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竞技领域,羽毛球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尤其是在女子单打方面,其优势地位更加突出。但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的优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马琳、辛杜等为代表的进攻型打法的强势涌现,使我国的女子单打项目处于不利的局面。本研究主要通过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法对12名现阶段世界女子顶尖羽毛球运动员杀球得失分和技战术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以期了解世界顶级女子单打运动员杀球技战术应用的个体特征和总体特征,把握世界女子单打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结论:通过专家访谈,将12研究对象分为进攻型和控制型两种类型,两者在杀球频数、得失分、及技战术组合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验证了此种分类的合理性。进攻型运动员在场均和局均杀球频数显著高于控制型运动员,从得分效果来看,除了马琳较为突出外,其他进攻型运动员与控制型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进攻型运动员的失误率明显较低。进攻型对战控制型时,进攻型运动员在杀球频数和得失分都表现突出,进攻型运动员之间的对战时,杀球频数和得分都有显著下降。控制型运动员对战进攻型运动员时,个体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李雪芮的杀球频数大幅度下降,而戴资颖、山口茜和因达农的杀球频数则有较大提高,说明不同的控制型选手在对战进攻型时采取的战略战术有所不同。世界顶级女子运动员在杀球方位和路线的选择上较为统一,即:正手位和头顶位的直线、中路和斜线的都非常接近6:1:3的比例。进攻型运动员的战术特点非常明显,以发接发抢攻和控网下压进攻两项技术手段为主,两指标的占比总和超过所有技战术组合一半以上。控制型运动员则各有其特点。建议:我国大陆现役运动员的杀球频数较低,间接得分能力较低,失误较多。陈雨菲和孙瑜两位年轻选手,在对战控制型运动员表现尚可,但是对战进攻型时往往大比分输掉比赛,要加强对进攻型运动员的应战策略和应对能力的训练,以摆脱现有的不利局面。进攻性打法对技术、战术、步法、体能等方面要求较高,应加强对进攻型运动员选材、技战术组合的训练与应用、体能训练等各方面研究,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选材和训练理念和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