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储层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成熟探区翔实的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进行了高频等时层序划分,通过对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沉积动力学分析与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提出“主干封闭剖面的标准等时面与参照等时面组合的逼近,断层、沉积对比模式为指导,井震结合,逐级分区闭合推开”的对比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将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8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大区、统一、精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储层单砂体识别、沉积微相及成藏研究等奠定了坚实的地层学基础。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控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源、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展布特征,提出研究区高台子油层青一段、青二段主要受西南保康物源,青三段主要受西部通榆、西南保康和东南怀德物源影响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微相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席间泥,精细沉积相研究揭示:河流-三角洲相多期多支条带状、分支状大型-特大型河道、河口坝优质砂体为该区缺少大中型构造圈闭的凹陷、简单斜坡背景形成岩性类油藏群提供了关键条件。在详细研究区域沉积背景,分析、解剖沉积微相平面相和剖面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大情字井地区高台子油层条带状分支河坝沉积模式。揭示了大情字井地区3个三角洲类型、特征、分布:最陡(1.23‰)西坡近源垂凹型辫状河三角洲、最缓(0.42‰)西南远源顺凹型曲流河三角洲、较缓南南东(0.58‰)较远源斜凹过渡性三角洲类型,建立了3种三角洲沉积模式、砂体分布规律,为揭示成藏差异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等时地层格架及其内部单砂体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油气成藏系统等现代油气地质学新观点,应用区域成藏综合分析技术、单砂体级控油模式分析技术及其复杂区块含油预测技术等,通过对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系统分析,指出条带状分支河坝砂体与上倾/侧缘断层形成的断层-岩性圈闭是本区最关键、最重要的控藏圈闭类型(占80%以上)。在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认识油气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油气成藏的地质模式,研究区有2种成藏模式:即烃源岩—断裂—砂体匹配成藏模式和烃源岩—砂体匹配封闭或半封闭成藏模式。根据区域成藏及单砂体级油藏解剖,提出“古鼻控带、源断控位、断/岩控圈”控藏模式:成藏期正向古构造带(构造脊)、断裂带、条带状分支河坝带(优势砂)的“脊断砂三带叠合”及岩性上倾尖灭带为有利油气富集带。在区域成藏模式指导下预测有利区带7个,在单砂体成藏控制因素指导下,预测有利圈闭172个,部署井位14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