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截止2007年9月底,上市公司已达1517家,总股本7235亿股,上市公司市值达25.31万亿;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影响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若干突出问题:部分控股股东直接干预上市公司事务,资金占用问题严重;部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诚实守信和勤勉尽责意识薄弱;个别高管甚至协助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交叉任职的现象普遍;股利分配水平较低。如何通过对上市公司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国际经验看,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证券监管的理论和实践都比较丰富和系统,但是并没有专门的上市公司监管的理论,而是将上市公司监管置于统一的证券监管之中。所以本文试图系统探索中国上市公司监管问题,构建上市公司监管的理论架构,使上市公司监管工作建立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之下,以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监管效率。第一章,绪论,主要是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指出要研究的对象,介绍国内外对上市公司监管的研究现状及特点,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所运用的理论及方法。第二章,证券监管理论基础,主要评介证券监管的基本理论,包括证券监管的理论依据和证券监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三章,上市公司监管概述。对企业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以企业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企业制度的演变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对中国国有企业的产生、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进而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层次原因和其作用作了细致分析;由此在理论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的概念和特点、地位和作用,上市公司是一套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和契约关系,作为公众公司涉及到社会投资者的利益,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中国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带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制度、体制、机制都不完善,需要有效的公共监管。本章还阐述了上市公司监管的涵义及特征,提出上市公司监管的目标、原则和任务及手段,分析了监管与上市公司自我规范的关系,提出上市公司有限监管和监管的边界。第四章,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上市监管。分析审批制和核准制两者的利弊,对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新股发行监管的体制演变及其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资产重组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新股定价机制的演变,提出了改进发行监管工作的思路和建议。第五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阐释了信息披露监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分析了中国信息披露监管的效率,提出了改进信息披露监管的路径。第六章,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内涵以及内外部治理机制作了分析,比较了当代国际上公司治理的两种主要模式,分析了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向,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具体分析了中国独立董事的效率状况、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第七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实践反思,进一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前述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