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冲销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我国实行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顺差。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被动且经常性地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从而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仅为516美元,2004年达到6099亿美元,到2006年2月末则达到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而在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更是达到了19460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大量购入外汇的同时又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外汇占款余额占基础货币的比重急剧上升。1994年外汇占款仅占基础货币的不到7%,而到2004年底,则达到89.4%,到2005年底,这一比重则超过了100%,2008年底更是超过了130%。外汇占款的不断急剧增加势必造成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从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为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冲销操作。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增加,外汇占款余额也不断增加,进而冲销的数额也不断增大。在我国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冲销工具比较少,我国央行货币冲销操作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质疑。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货币冲销所面临的一些有利制度因素将逐渐消失,货币冲销操作的难度将增大。   本文在分析货币冲销对于抑制通货膨胀有效性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央行外汇冲销干预的历史,总结了我国央行冲销操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依据相关数据,对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冲销操作对于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实证分析的结论进行了深层原因的探讨。最后,笔者对我国央行冲销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其他文献
近年来,通货膨胀预期逐渐成为公众和中央银行共同关注的问题。2007年以来,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下,中国国内也慢慢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并最终在2008年遭遇了通货膨胀。尽管这
中蒙经贸论坛于2008年6月20日在乌兰巴托举行,正在蒙古国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开幕式,并与蒙古国总理恩赫?巴雅尔共同签署了《中蒙经贸合作中期发展纲要》。习近平
作为一个胖子,我有一颗减肥的心,却有一条“吃货”的命,每次下定决心要减肥了,却在美食面前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次,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减肥。我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肉?不吃。零食?不碰。可这样坚持了两三天后,我就忍不住了。在一次运动后经过面包店时,一股久违的香味钻入了我的鼻孔,我的腳步便不受控制地向店门口走去。一进门,浓郁的奶香混杂着芝士的味道扑面而来,我不由自主地咽了一口口水,仿佛连口水都带有香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