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作为欠发达资源型内陆省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适度的收入差距可以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如果差距过大,不仅会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首先是让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收入分配制度。山西的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不断扩大。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对山西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时间上分析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从空间上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地区差异,从收入来源结构上分析具体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再对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Kuznets曲线进行验证,然后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逐步回归法对山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趋势预测。第三章对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采用对比分析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比较。时间上根据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将山西省从1978年到2010年分为了四个阶段,得出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不断扩大的结论。空间上,一方面对山西11个地市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差异较大,且绝大部分地市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将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全国进行比较,发现其发展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绝对收入差距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四章对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倒U检验,并采用ARMA模型对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检验发现,山西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呈现典型的“倒U”型曲线,通过建立ARMA模型对2011—2013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山西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将持续扩大。第五章对影响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多元统计的逐步回归法,找出影响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显著性因素,然后把它们作为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出各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二元结构是影响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显著因素,其次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比重、财政支农比重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第六章提出了缩小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建议。比如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