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对威廉·布莱克神秘主义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他的神秘主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旨在研究布莱克的神秘主义思想,尤其是他对上帝和人的神秘主义领悟。本文不是研究布莱克的个别“预言书”,而是从他各样的作品中整合出他对上帝和人的独具特色的认识,这些作品涉及到他的诗歌、书信以及一些绘画。布莱克与生活在18世纪上半叶的神秘主义者威廉·劳不同,他在神秘主义基要元素上未曾给我们留下任何详细阐述的学说。然而,从他遗留给我们的大量“神秘的”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追溯他的神秘主义道路和属灵生命的成长。本文共有三章。第一章是对神秘主义基要特征的概述,其中笔者将会给出神秘主义的定义,并从两个角度(“神秘领悟”和“神秘道路”)对其进行分析。神秘领悟主要是关于神秘主义者在认识“至高实在”时所采取的途径,这些途径包括“省察”、“静候”和“冥想”,它们也被称为“神秘天赋”。为了与他们挚爱的至高实在有更深密的交流,神秘主义者会特别地操练这些天赋。笔者会在神秘领悟中讨论神秘主义中最具争议性的现象,即“神秘视象”。传统神秘主义者对这种超自然、超感官的经验持一种谨慎的,甚至是敌对的态度。然而,布莱克却非常支持这种幻象经验,因此他提出了最经典的“四重视象”理论。第一章的第二部分会围绕神秘道路的五个阶段展开。伊芙琳·昂德西尔是第一个将神秘道路分为五个阶段的学者,这样的分法后被佛斯特·戴芒采用。这五个阶段分别是:“皈依”或“自我的苏醒”、“炼净”、“光照”、“灵魂的黑夜”或“灵魂的净化”以及“联合”。除了这五个阶段,笔者提出了另一个附加的阶段,那就是“行动”,它可以在神秘道路中的任何阶段中发生。第二章是研究布莱克对上帝的神秘主义领悟。他造了许多名字来称呼上帝,其中最吸引人的和最重要的两个名字是“诗灵”和“神圣人性”。诗灵是布莱克提出的第一个布氏术语,它是布莱克作为艺术家和神秘主义者的终生指导原则。诗灵不仅仅是真正的认知能力,也是真知真解的源头。对于属灵的人来说,诗灵同样也是知觉的首要原则。神圣人性其实是由伊曼纽尔·斯韦登伯格最先提出,他曾是布莱克的精神导师。神圣人性这个概念暗含着上帝的人性和人的神性,从而为人与上帝的联合提供了可能性,而这种联合正是神秘主义者的终极目标。耶稣是这种完美合一的神人关系的典范。布莱克不仅饱含激情地告诉我们他对上帝的认识,而且毫不客气地抨击自然神论者所设立的假神。布莱克将这假神称为“尤理生”,它是自然神论的产物,是假装为光明使者的撒旦。那些被尤理生控制的人其实是被理性和感官操控着,但是布莱克不是在反对理性,而是在反对独尊理性。第三章是研究布莱克对人的神秘主义领悟,可分为两个部分:“自然人”和“属灵的人”。前者是处于尤理生掌控之中的囚徒,后者则渴望并努力成为永恒和无限世界的居民。自然人生活的世界叫做“乌尔罗”,这是一个由自我为中心的兴趣和欲望而砌成的牢房。他所观察到的物质世界是“单重视象”,看不到“神圣视象”。对布莱克而言这神圣视象就是至高实在。但是自然人可以藉着“自我泯灭”来逃离地牢般的乌尔罗。自我泯灭涉及到神秘道路中的两个阶段:自我的苏醒和炼净。有三种方法可以用来实现自我泯灭:意志力、自我审视或省察以及耶稣恕罪的力量。对属灵的人而言,“精神感受”或说想象力拥有着无上的权力。诗灵是他观察世界的指导原则。在追求挚爱的客体(至高实在)的过程中,属灵的人会经历四个阶段。一旦他觉察到这个至高实在,物质世界就不再是死寂的乌尔罗,世界从昏睡中活了过来。这时他所看到的世界是“双重视象”:自然世界成了反射永恒世界的玻璃镜。可是属灵的人渴望与那个永恒的世界有一个更加亲密的关系,于是他不断地朝着“三重视象”努力。三重视象是“比乌拉”的世界,在那里他能够经历到永恒。然而,比乌拉也不是属灵的人的最终目标。在比乌拉之外坐落着伊甸园。在属灵的人进入伊甸园之前,他必须将自己的意志完全降服于“神圣意志”,这个漫长、痛苦、费劲的过程是他全身心泯灭的过程。布莱克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这个过程,而这三年里他都呆在菲尔冯镇。那时的他正处于灵魂的黑夜期。如果他能忍受这个时期的所有艰难险阻,他最终会因经验“四重视象”而欢喜不已,会被带到超越这个时空世界的永恒世界中去,也就是与上帝联合。如此,他不再是疲惫软弱的神秘道路上的旅者,而是永恒和无限的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