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建立什么样的养老保险制度,最关键的问题是运行模式如何选择,最基本的问题是制度如何定位。因为不同的运行模式决定着代际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和缴费筹资、待遇给付模式,而制度如何定位则决定着代内再分配的价值取向和框架设计。但是目前关于中国养老保险模式的基本选择和制度定位问题,学界仍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本文确定“中国养老保险模式选择与制度定位”作为研究内容,就是想通过对养老保险模式选择和养老保险制度定位这两个代际和代内间再分配问题的探讨,研究提出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模式和基本框架的思路。 本文结合当今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第三产业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公共产品理论,运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到个别的分析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多学科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从长远看,中国的养老保险模式选择部分积累制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率提高的,但现阶段尚不宜加快积累。本文研究发现,无论是现收现付制还是积累制,其保障效用最终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一定积累制比现收现付制更能应对老龄化高峰的困境。并且现阶段由于中国储蓄率高企、基金投资增值风险较大、人们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还不足等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加快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轨将不一定是帕累托改进。根据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可在人口红利时期(2009-2018年)逐步向积累制转轨。 第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位要解决好政府责任、再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取向、保障层次三个问题。中国地区差异非常大,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层次分明,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需要。其中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部分作为第一层次的保障宜缩小规模,设计为由国家统一组织和管理,实行现收现付制和以公平为再分配原则的低水平保障。同时不断扩大第二层次补充养老保险的规模,使之成为养老保险的重要支柱,把今后逐步积累建立的个人帐户部分与目前推行的企业年金合并为第二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政府在补充养老保险中起主导和监督作用,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完全积累制,市场化投资增值,并充分体现效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