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碎片化"的特点,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的热点。但从心理学层面对其进行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导致很多微课教学资源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达到学习效果,造成资源的浪费。本文从学习者的主观学习感受、认知加工过程、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微课视频中教师角色的呈现方式对于学习者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影响,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以期能够为微课视频资源的整体设计和制作编辑提供指导和借鉴,为微课视频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撑。笔者首先对现有的微课课程视频进行了梳理分析,得出现有的微课视频呈现方面的特点,确定了研究问题和方向。而后,在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下,在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语构学研究,即以图、文画面要素组成的学习内容与以声、像画面要素组成的教师角色之间的配合研究;进行了语义学研究,即多媒体画面构成要素同学习材料知识类型之间的匹配研究。探讨了不同微课视频材料中教师角色的呈现方式、呈现位置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及学习效果的影响。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开展实证研究,从视觉心理层面研究揭示不同教师形象呈现位置对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影响、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揭示不同知识类型对于教师角色呈现的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对微课视频的认可和设计偏好,综合考虑学习材料本身的知识类型性质和教师形象的呈现位置,设计了不同知识类型对于教师角色呈现方式的需求研究,不同教师形象呈现位置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两个眼动实验,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类型知识需要不同的多媒体画面呈现方式,学习效果和眼动过程不同:对于陈述性知识而言,呈现教师形象通过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过程而影响学习效果。采用呈现教师形象的方式,对于微课的学习效果较好。对于程序性知识而言,是否呈现教师形象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较小。因此,应当根据知识内容本身的性质对于微课视频的呈现方式进行设计,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2)教师角色的呈现位置影响学习者的微课课程学习效果。教师角色呈现于视频画面的不同位置,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内容的认知资源分配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即对于学习内容分配的认知资源比重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实验结果表明,教师角色呈现于视频画面右上方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较好。(3)在微课视频学习材料中增加教师形象,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负荷没有显著影响。虽然教师形象作为与知识内容的无关信息,属于学习者学习的额外认知负荷。但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形象呈现所增加的额外认知负荷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