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尊向来被视作当代人格心理学领域值得重视的议题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间,自尊领域问题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已取得值得肯定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来,虽然关于状态自尊的研究较多,但其中很少有涉及到状态自尊下的不稳定自尊的研究。Kernis等认为不稳定自尊是指自我价值感随时间和情境的短期波动而波动,它反映的是当下的和基于情境的变化幅度,如由某个具体事件引起的个体体验到自尊的暂时升降;这个事件可能是内部因素产生的(例如,源于个体与他人的早期交往中)或者是外部因素造成的(例如,别人对其肯定的态度)。不稳定自尊有三种变化趋势:首先,由低自尊向高自尊不断地提高;其次,从高自尊向低自尊不断地降低;最后,自尊水平在低水平与高水平之间不断地波动。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不稳定自尊的波动性的研究并不多见,关于不稳定自尊的结果变量的研究也不多。本研究探讨状态自尊下的不稳定自尊的波动性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欺负行为的内隐态度和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 具体地,本研究主要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设计,利用问卷法、IAT法等研究方法,对213名初中生进行测量。在对本研究所涉及的问卷进行信度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Bootstrap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SECS自尊水平下不稳定自尊的波动性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不稳定自尊的波动性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性别下不稳定自尊的波动性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欺负行为组的不稳定自尊的波动性存在显著差异; (5)不同欺负行为的内隐态度组的不稳定自尊的波动性存在显著差异。 (6)不稳定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欺负行为内隐态度以及欺负行为之间起到有调节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