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一期干预后儿童体内维生素A的维持状况,分析维生素A影响因素,评估二期维生素A营养干预对学龄儿童的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血清维生素A水平及体格发育的改善效果,为探索适合西部农村地区学龄儿童的维生素A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课题是在一期干预的14所学校基础上开展实施。首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陇西县、西固区两地各抽取1所学校作为干预学校,接着按照与干预学校地区相近、生活环境相当原则各选取两地区1所学校作为对照学校,根据自愿原则纳入为研究对象,共396人。研究分为空白期(一期干预后6个月的不干预时间段)调查、二期营养干预评估两部分,空白期调查指标包括膳食调查、血清维生素A水平检测、体格测量、维生素A影响因素分析;二期营养干预后再次对上述指标进行评估。营养干预方法为:干预组儿童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A营养饼干补充(每日维生素A补充量约为136.59μgRE),对照组正常饮食,不予干预,干预期为6个月。数据采用Epidata 3.1和Excel 2010进行录入,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空白期调查结果为:(1)与一期干预结果相比,经过6个月的空白期,儿童的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血清维生素A水平有所下降。儿童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由499.55μgRE下降到328.45μgRE(P<0.001),血清维生素A水平由598.83μg/L下降到433.19μg/L(P<0.001),维生素A缺乏率由1.01%上升到4.29%(P<0.05),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由5.07%上升到12.37%(P<0.05)。(2)以血清维生素A水平作为单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家庭月收入、家庭月食物支出、家庭人口数、母亲文化程度、膳食摄入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家庭月食物支出、肉类、蔬菜类的摄入可能是影响学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影响因素。营养干预结果为:(1)干预后,干预组儿童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由327.95μgRE增加到476.71μgRE(P<0.001),对照组儿童由330.09μgRE增加到375.64μgRE(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干预后,干预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由445.32μg/L增加到491.07μg/L(P<0.001),对照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由431.67μg/L增加到439.36μg/L(P>0.05),干预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由4.24%降到1.06%(P<0.05),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由13.43%降到3.53%(P<0.001),对照组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由4.42%降到3.54%(P>0.05),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无变化(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维生素A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身高、体重较基线数据均有增加;男生、女生身高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男生体重增加了2.1 kg,对照组增加了1.7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体重增加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儿童营养不良率由7.42%下降到5.65%(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营养干预措施,对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有改善效果,对儿童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该地区实施长期、低剂量的维生素A补充措施对儿童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改善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