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对采集自新疆、云南、长白山、内蒙古赤峰、海南等地的样品进行粘细菌的分离纯化,并从中选取部分菌株以及部分本实验室保藏的粘细菌菌株,采用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以及G+C mol%测定的方法,对供试菌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采用兔粪诱导、WCX酵母线诱导、ISCX滤纸诱导方法,从80份土样中,共分离得到133株粘细菌,分离结果表明,兔粪诱导法分离得到的粘细菌出菌率最高。通过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可知,供试菌株HBUM 91022等105株菌与粘球菌属(Myxococcus)的菌株系统进化关系最近,各供试菌株与其最近相关菌株16S rDNA序列相似性在99.4-100%之间。供试菌株HBUM 94201、HBUM 94202与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的系统进化关系最近,与弱小珊瑚球菌(Corallococcus exiguus)DSM 14696T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别98.6%、98.7%。各供试菌株G+C mol%在64.93-73.78%之间。除菌株HBUM 93102的G+C mol%为65.4%,与其最近相关菌株橙色粘球菌(Myxococcus fulvus) DSM 16525T差6.3%,其余供试菌株与其系统发育最近相关参比菌株的G+C mol%差异均在5%以内,表明G+C mo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16S rDNA序列分析的验证性指征。通过16S rRNA特异核苷酸位点分析可确定粘球菌属(Myxococcus)16S rRNA特异核苷酸位点590:649(G-U),592(G),593:646(A-U)。并通过16S rRNA可变区二级结构分析研究,可将粘球菌属内5个相关种分为4个类型:橙色粘球菌(Myxococcus fulvus)、具枝粘球菌(Myxococcus stipitatus)、大孢粘球菌(Myxococcus macrosporus)以及变绿粘球菌(Myxococcus virescens)和黄色粘球菌(Myxococcus xanthus)小群,因为变绿粘球菌(Myxococcus virescens)和黄色粘球菌(Myxococcus xanthus)各可变区二级结构均相同。粘球菌属(Myxococcus)菌株的基于形态及理化指征的数值分类研究显示,全部菌株在65%的相似性水平上聚在一起,在81%的相似性水平上可以分为5个表观群,各供试菌株随相关参比菌株归入不同类群。数值分类结果与16S rDNA序列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相互印证。基于对粘球菌属(Myxococcus)系统分类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粘球菌属(Myxococcus)的共性特征,其主要共性特征为: 16S rRNA特异核苷酸位点为590:649(G-U),592(G),593:646(A-U)。基因组G+C mol%在64.93%-73.78%之间(HPLC法)。甲基萘醌的类型为MK-8(H0)。不能利用山梨糖、葡萄糖、肌醇、L-谷氨酰胺、L-组氨酸作为唯一碳源。不能利用氯化铵和硝酸钾作为唯一氮源。液化明胶,吸附刚果红,不能分解纤维素和七叶苷。过氧化氢酶阳性。所有菌株可在0.75% NaCl中生长,生长pH范围为pH6-9,生长温度为20-37℃。所有菌株对100μg/mL硫酸卡那霉素敏感,可耐受5μg/mL新霉素、5μg/mL硫酸链霉素、5U/mL青霉素、2μg/mL红霉素、5μg/mL四环素、250μg/mL放线菌酮及16,700U/mL制霉菌素。综上,供试菌株HBUM 91022等105株菌的系统发育地位为细菌域(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δ-变形杆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粘细菌目(Myxococcales),孢囊杆菌亚目(Cystobacterineae),粘球菌科(Myxococcaceae)的粘球菌属(Myxococ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