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观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寺观园林不仅是人们寄托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公共游览和交往的空间。因此,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种类选择和搭配也就有了更为特殊的要求。寺观园林植物不仅具有园林美化和环境保护的功能,更是一种宗教象征,宗教活动的媒体和中介。在发挥宗教服务功能的同时,对公众环境保护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推崇崇尚美、崇尚自然的精神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探寻寺观园林中植物群落配置艺术的现代启示,这对于营造现代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成都市主要寺观园林植物群落的树种组成、群落结构、景观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和绿量值的测算,比较了各寺观园林植物配置在景观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上的差异,综合分析了寺观园林景观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为成都市寺观绿地保护和建设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个寺观绿化树种比较丰富,共有绿化植物73种,隶属46个科,其中乔木类37种,灌木类22种,地被类6种,草本花卉类8种,一般藤本植物、水生花卉的应用较少。寺观中运用植物较多的种类是木兰科、蔷薇科、木犀科、樟科,这些种类植物观赏性强,植物景观塑造性也强。但是其余42科的植物种类应用少,只有1种或2种。(2)通过分析各寺观内寺庭和寺园植物配置的乔木层与灌木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寺庭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平均分值在0.5~0.7之间,依次为:昭觉寺>大慈寺>青羊宫>文殊院>宝光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平均值在0.03~0.3之间,依次为:大慈寺>青羊宫>昭觉寺>宝光寺>文殊院。寺园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平均值在0.7~0.8之间,依次为:宝光寺>大慈寺>文殊院>昭觉寺>青羊宫;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平均值在0.3~0.7之间,依次为:大慈寺>宝光寺>昭觉寺>文殊院>青羊宫。从pielou指数可以看出:寺庭中,乔木层物种均匀度平均值在0.9左右,依次为:青羊宫>宝光寺>昭觉寺>大慈寺>文殊院;灌木层物种均匀度平均值在0.5~0.07之间,依次为:大慈寺>青羊宫>昭觉寺>宝光寺>文殊院。寺园中,乔木层物种均匀度平均值在0.8~0.9之间,依次为:文殊院>宝光寺>大慈寺>昭觉寺>青羊宫;灌木层物种均匀度平均值在0.5~0.9之间,依次为:昭觉寺>大慈寺>宝光寺>文殊院>青羊宫。(3)运用改良的AHP模型,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绿地植物种类、生活型结构、观赏的多样性,并考虑空间分布格局的多样性、园林植物景观效果及其观赏的相互影响,对寺观园林的植物群落配置进行评价,综合平均值大小依次为:宝光寺>文殊院>青羊宫>大慈寺>昭觉寺。同时,对寺观内两种类型绿地景观效益评价比较,寺园绿地综合评价的平均值基本在6.8~7.6之间,依次为:宝光寺>青羊宫>文殊院>大慈寺>昭觉寺;道路绿地综合评价的平均值基本在5.2~6之间,依次为:大慈寺>文殊院>青羊宫>宝光寺>昭觉寺。(4)采用“以平面量模拟立体量”的方法测算绿量,绿量综合平均值排序依次为:昭觉寺>大慈寺>青羊富>宝光寺>文殊院。寺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绿量综合平均值排序依次为:昭觉寺>大慈寺>青羊宫>宝光寺>文殊院;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绿量综合平均值排序依次为: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大慈寺>青羊宫。绿量值的差异在于植物种类、种植结构、群落结构层次丰富,植物种类多样,乔木多度高的绿量大。(5)通过对寺观内两种绿地类型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和生态环境评价值比较高的绿化模式的比较,得到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绿化模式及其生长型和木本植物群落结构比例。寺园绿地适宜的生活型和群落结构比例应为:乔灌木的种类和数量比例分别是2~2.25:1和0.91~1.92:1,乔木层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种类与数量比例分别是2.5~3:1和2.75~3.5:1,灌木层二者比例2:1和4.8~5.5:1。道路旁绿地适宜的生活型和群落结构比例应为:乔灌木的种类和数量比例分别是0.67~2:1和1.1~2.5:1,乔木层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种类与数量比例分别是1:1和1.6~1.63:1,灌木层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种类与数量比例分别是1.5:1和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