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的确证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条件下进行的,它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实践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长期历史任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确立一种适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廓清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以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问题进行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不可避免的带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长期历史任务,它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二、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对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谐思维不是对辩证思维的替代,而是对辩证思维的回归;和谐思维从属于辩证思维,和谐思维没有超出辩证思维的范畴,辩证思维是和谐思维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要求我们树立一种能够实现对立面共胜和双赢的思维方式,而这恰恰是和谐思维所长,因而,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阐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主要目标和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多角度的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的战略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广义,没有狭义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演绎着不同的社会效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不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替代,而是从和谐的视阈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四、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之中。通过对这四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在理论层面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凝聚力。
其他文献
2009年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在一些试点试行,但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仍不容乐观。目前农村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日渐加快的老龄化问题和与之相对的已经难以维系的"家庭式养老
研究了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及其抑菌性能,考查了乙醇质量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蒲公英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的大量涌入,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的冲击,大学生精神世界受到其他不良思潮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出现精神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大学
与重视写实的西方画(在此特指油画)不同,传统的日本画多追求意境以及风致。看似与日本画的创作手法大相径庭的西方画,在明治维新之后,对传统日本画产生巨大威胁的同时,却又带给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实质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哲学本质的问题。从马克思哲学理解史上看,由于对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实质的理解不同,出现了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不同
采用气相法,以氨气为氮源,制备了氮掺杂的二氧化钛(N/TiO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DRS)测定结果表明,掺氮前后,TiO2的禁带宽度分别为3.09和2.98eV,掺氮使TiO2的吸收光谱发生了红移。N/TiO2
落实爱婴医院措施,新生儿要尽早在产后30min内裸体与母亲皮肤接触30min,进行早吸吮。由于新生儿皮肤上有胎脂,体位易滑动,吸吮位置不易固定,而影响充分吸吮。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护婴袋,现介绍
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种子植物98科281属455种,其中裸子植物有4科7属9种,被子植物有94科274属446种。区系优势现象较明显,优势科和优势属以温带分布占优势;科属种地理成分分
1937年秋,侵华日军大举进犯,直逼南京。国民党政府且战且退,仓皇西迁,最后在四川重庆落脚。此后,重庆被称为陪都。当时重庆《大公报》的《陪都颂》曾赞曰:“日饮双江之水,夜
在科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明多样化的今天,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筑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今天,不管承认与否,在我们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