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至上世纪初,近代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地位的最终确立,才使历史学应用更为严谨、成熟和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对历史进行深层次的解释成为可能,并且直接促成了心理史学——这门历史学新的分支学科的产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心理史学研究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史学工作者们对于用心理学方法来进行历史研究提出了很多设想及尝试,这些充满创新和大胆求索精神的初试自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没有统一的理论规范,各用各的概念:“历史心理学”、“心理史学”、“心智史学”、“精神状态史”等,研究力量也比较分散。目前心理史学在中国大陆地区并未发展成为一门历史学科,从事心理史学研究的学者都是在各自领域进行着独自探索,它没有自己的学术阵地,国内也没有开过一次有关的学术讨论会,从总体上来说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也正因如此,拥有独特史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心理史学在未来具有极大发展潜力。本文尝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进行心理史学研究的一般路径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大陆的心理史学发展状况予以综述性梳理,厘清现当代心理史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线索,以此探求中国心理史学的未来发展路径。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本文写作目的、意义以及相关领域研究动态,以及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第二部分回顾了心理史学在西方起源与演进的过程,重点阐述了当代心理史学发展脉络与走向问题,其次说明了1978年以前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状况及心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在使用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详尽论述了以出版著作与发表论文为表现形式的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现状,以此为进行反思和前景展望的立论基础。第四部分以研究视域、史料来源、史学方法的三方面新变化为线索理清35年来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的现状与动态,总结了研究中的成就与不足。最后通过反思当今心理史学的发展态势,为心理史学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前景展望。认为中国大陆地区未来心理史学的发展有两个可能的方向:一是进一步走向实践与应用;二是本土化研究路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史学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