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属暖水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均有分布,其中以南海产量最多。花尾胡椒鲷主要栖息于沿岸岩礁区,分布于50m以内水域,属肉食性鱼类,常以甲壳类、鱼类等为食。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属近岸暖水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中以渤海、黄海产量较为丰富。黑鲷喜栖息于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属于广盐、广温性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特别能受低温,一般生存温度为4.3-34℃,在3.5℃的条件下才能致死,最适温度为17-25℃。黑鲷属肉食性鱼类,常以贝类及小鱼虾为食。近年来,由于沿岸水域生态环境破坏和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量的增加,渔业资源大幅度减少。为了恢复生态环境与鱼类资源量,对其增殖放流活动正在逐年进行并日渐重要。本文选用超声波标志跟踪方法,对花尾胡椒鲷与黑鲷两种鱼进行了有线与无线跟踪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垂直方向上,花尾胡椒鲷在放养前期主要分布于中间水层,深度变化幅度较大,约有2m,后期集中在中上层游动且深度变化较小;水平方向具有以实验池中部为基准向四周分散游动的规律;从三维空间分布来看,花尾胡椒鲷更适应于活动在实验池中部小范围水域;其夜间游泳速度较白天游速大且波动明显。2、黑鲷放流后或直接入底,或在海面游动一段时间。在后续观察中,黑鲷整体在放流海域呈上下波动式游动,游动范围均匀分布于3-9m水层,夜间上浮于海面摄食,有时也在海底觅食;水平分布基本围绕养殖区游动,并未游出观测范围,这主要受养殖区饵料供应的影响。两组实验都表明当鱼体达到一定大小后,超声波标志对鱼体影响较小,适宜应用在这种规格大小的鱼体跟踪放流活动中。同时,无线接收装置的使用扩大了接收范围,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与获取,能够准确、细致的分析跟踪鱼体的活动范围,为其生活习性及洄游规律的获取提供有力依据,为鱼体新放流方式提供技术支撑,为鱼类高效增殖放流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