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母儿结局、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以及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方法观察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九龙医院194例接受了孕前及早期妊娠超声检查后发现患有子宫肌瘤的晚期孕妇。在研究期间,她们接受了随后的产前检查和分娩。同时,选取同期未合并子宫肌瘤孕周大于28周孕妇220例为对照组。1.纳入标准:单胎,孕期正规产检,妊娠孕周≥28周。2.排除的标准包括:任何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子宫纵隔切除或子宫肌瘤切除术、任何子宫畸形、子宫腺肌病(如子宫腺肌瘤)、未见明显基础疾病,如脑血管、心血管或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全。根据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妊娠期、分娩及产褥期各种并发症中所占的百分比,同时统计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所占的百分比。并具体比较单发子宫肌瘤患者和多发子宫肌瘤患者之间、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患者之间、小肌瘤(直径<5cm)患者和大肌瘤(直径≥5cm)患者之间的差异。另外,根据随访信息,在临床特征和短期妊娠结局方面,比较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剖宫产中无子宫肌瘤切除术之间的差异;在子宫肌瘤类型、大小和位置方面,比较剖宫产中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后相关指标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出血率之间的差异。结果(1)妊娠期合并症子宫肌瘤(观察组)与妊娠期未合并子宫肌瘤(对照组)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显示,观察组在早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并发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血率、产后出血、产褥病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2)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围产儿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在新生儿畸形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在早产、新生儿窒息和低出生体重儿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3)。(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不同分娩方式的影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发与多发子宫肌瘤(≥2个)患者之间相比,在前置胎盘、腹痛入院、胎位异常、产后出血、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早产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5)粘膜下、肌壁间、浆膜下三组子宫肌瘤在前置胎盘、腹痛入院、产后出血、早产、阴道分娩、剖宫产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肌壁间肌瘤组在胎位异常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6)大肌瘤组(肌瘤直径≥5cm)与小肌瘤组(肌瘤直径<5cm)相比在前置胎盘、腹痛入院、胎位异常、产后出血、早产、阴道分娩、剖宫产发生率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剖宫产中有无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发现在产妇年龄,胎次,胎龄和肌瘤大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8)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组和剖宫产中无子宫肌瘤切除术组相比,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当进行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切除术时,手术时间增长(P<0.05)。多发性子宫肌瘤及位于宫颈或宫角的子宫肌瘤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出血发生率和手术时间相关。结论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一定程度上影响孕产妇妊娠期、分娩、产褥期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2.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影响分娩方式选择,增加了剖宫产率。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切除术组和剖宫产中无子宫肌瘤切除术组相比,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平均住院时间的平均下降幅度相似,且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当进行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切除术时,手术时间明显更长(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