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位于关中平原,距离唐太宗李世民的墓地,九嵕山昭陵大约有10公里,离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大约60多公里。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民公社时期,袁家村是有名的“栏杆村”,耕地无牛,点灯无油。整个袁家村大约有37户人居住,几乎全部居住在破旧不堪的毛墙土房里,甚至还有一些村民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坑窑洞里。1970年,24岁的郭裕禄出任队长。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上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挖坡填沟,平整土地,打井积肥,粮食亩产逐年提高。不但解决了全村村民的基本温饱问题还成为全陕西省乃至全国农业改革的一面优秀旗帜。由于多年来袁家村以自己特有的地域特色及关中文化,通过大胆的创新与规划“关中印象体验地”,成为中国有魅力的乡村旅游休闲地之一。通过对袁家村的实地调研,测量,和国内外文献的研究,从乡村聚落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研究为切入点,细致的研究分析袁家村的景观规划和环境设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袁家村整体的规划也涵盖着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使其规划意图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以实现。陕西咸阳袁家村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产生的,它的景观环境规划更加注重自然,尊重当地的关中文化风俗,适合当地人民居住,尊重时代的发展,以新的理念大胆创新。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对国内外乡村景观环境规划进行研究与总结。明确乡村旅游,乡村聚落,乡村景观等概念及理论,并以实体案例“袁家村”为例进行整体规划分析研究。论文以袁家村为例,从宏观到微观并结合当地景观、文化、民俗特色等进行景观规划和环境设计的研究,并深入到村中农家乐的发展类型和农家乐庭院景观设计的现状。通过对村落以及农家乐实体空间,空间的过渡以及围合等分析研究挖掘其发展特色,并且结合现今农家乐的市场需求情况深入剖析优势以及现有存在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后期开发建议。袁家村从1970年到现在可以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袁家村能取得今天如此好的旅游效应,离不开合理的规划与指导,因此对袁家村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