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侵袭性不同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二者具有各自的临床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原因可能与肿瘤组织微环境不同密切相关。CD68是巨噬细胞的表面抗原标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是淋巴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研究表明TAM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与肿瘤细胞及其他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过程。因此通过检测DLBCL和FL组织微环境中TAM数量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表达,结合近期化疗疗效、生存期的随访及预后的分析,可了解TAM数量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表达之间及对这两种类型淋巴瘤生物学行为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2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病理诊断明确并初治的FL病人39例,DLBCL病人6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分别检测患者肿瘤组织TAM数量及IL-6、IL-8的表达情况。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TAM数量及IL-6、IL-8表达与DLBCL及FL近期疗效的相关性及其对DLBCL化疗远期生存的影响。结果1. 68例DLBCL患者, TAM数量未增高组39例,化疗有效率为94.9%,CR率为66.7%。TAM数量增高组29例,有效率为93.1%,CR率为62.1%。TAM数量不同的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例FL患者,TAM数量未增高组32例,化疗有效率为93.8%,CR率为68.8%。TAM数量增高组7例,化疗有效率为100.0%,CR率为57.1%。TAM数量增高组的CR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DLBCL组中TAM数量增高病例明显比FL组更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68例DLBCL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TAM数量未增高组MS为36个月,增高组MS为17个月,两组间的总生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4. 68例DLBCL患者,IL-6阳性表达47例(69.1%),阴性21例(30.9%)。39例FL患者,IL-6阳性表达16例(41.0%),阴性23例(59.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显示DLBCL和FL病例中,TAM数量增高与IL-6表达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5. 68例DLBCL患者,IL-8阳性表达38例(55.9%),阴性30例(44.1%)。39例FL患者,IL-8阳性表达15例(38.5%),阴性24例(61.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显示TAM数量增高与IL-8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6.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AM数量增高、IL-8均为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IPI高评分、TAM数量增高都与DLBCL的预后呈负相关,是DLBCL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结论1.TAM数量在DLBCL和FL中均增高,且在DLBCL中TAM数量增多比FL中明显增多,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同有关。2.TAM数量与FL的近期疗效相关,TAM数量增高病例化疗近期疗效较差,CR率降低。3.TAM数量与DLBCL患者远期生存相关,TAM数量增高病例中位生存期较短,是预后的不良指标。4.TAM数量增多与IL-8表达呈正相关,提示IL-8在TAM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5.IPI高评分及TAM数量增多与DLBCL预后负相关,是DLBCL的独立预后指标。6.TAM在DLBCL和FL中的确切临床价值及TAM如何通过细胞因子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都亟待大样本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