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o微合金化马氏体高强钢组织调控及应用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合金马氏体高强钢因强度硬度高、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等优势,在工程机械、防护等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是现代先进高强钢的典型代表钢种。随着马氏体钢强度等级的不断提升,解决强韧性不匹配的难题成为该钢种更大规模应用的必要前提。本文以开发抗拉强度1700 MPa级高强韧低合金马氏体钢为目标,采用Ti-Mo复合微合金化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无镍铬低合金马氏体高强钢,采用热模拟、实验室实验、工业性试制、力学性能检测(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显微组织表征(OM、SEM、EBSD、XRD)等方法开展了轧制工艺、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同时采用模拟仿真方法建立了实验钢冷弯成型性能及抗高速冲击性能预测模型,最终获得了包含化学成分、轧制工艺、热处理工艺、应用性能预测在内的高强韧Ti-Mo微合金化高强马氏体钢的配套生产及应用技术。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在C-Mn基础成分体系中添加Ti-Mo微合金化元素组合,充分发挥纳米级微合金元素第二相粒子钉扎奥氏体晶界、细化马氏体组织单元以及析出强化作用,实现了低合金无Ni、Cr高强韧马氏体钢的成分设计。(2)设计了不同实验室热模拟轧制工艺,研究了轧制工艺参数对钢微观组织及析出物的影响。在粗轧和精轧阶段,形变量的增加可促进第二相粒子析出,显著细化晶粒;随终轧温度降低,实验钢平均泰勒因子增大,第二相析出粒子尺寸减小;轧后以不同冷却速率冷却至卷取温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组织中贝氏体形貌由粒状向板条状转变,大角度晶界分数降低,平均KAM值增加,晶粒尺寸明显细化;轧后冷却至不同卷取温度,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组织逐渐由等轴状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KAM值逐渐增大,但析出物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在此基础上,得到实验钢最佳TMCP工艺参数为1080℃下变形50%+820℃下变形30%+20℃/s轧后冷却速率+500℃卷取。(3)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回火温度对实验钢组织性能及析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适的QT工艺处理后,实验钢强韧性较热轧状态大幅提升且匹配较好,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细小(Ti,Mo)C复合析出物,抗拉强度可达1700MPa以上,-40℃冲击值达43 J;实验钢最佳淬火奥氏体化温度应在890℃以下,最佳回火温度为200℃;回火过程中,实验钢中(Ti,Mo)C的主要析出机制为位错析出和在Fe3C粒子上的原位析出。(4)设计了不同冷弯成型仿真参数,研究了成型参数对典型厚度钢板冷成型性能的影响。上模下压速率对实验钢冷弯成型性无明显影响,成型后板材弯曲部位平均塑性应变均为5%左右,小于材料断裂延伸率,无成型开裂危险;上模曲率半径对板材冷弯成型性影响较大,弯曲部位平均塑性应变随上模曲率半径减小而迅速增大;随上模下压量增大,板材弯曲部位平均塑性应变先迅速增大而后趋于平缓,回弹角随下压量增大先缓慢上升后期快速上升;建立的冷弯成型有限元模型与实测值相比,冷弯成型回弹角预测精度达92%以上。(5)通过准静态压缩实验及霍普金森杆高速压缩实验,拟合得到实验钢Johnson-Cook本构方程;建立了实验钢材料力学性能和冲击速度影响抗高速冲击性能预测数学模型,与实测结果相比,模型预测精度达90%以上。(6)研究了两步法QP工艺对实验钢组织性能及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QP工艺处理后实验钢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渗碳体+(Ti,Mo)C析出物。随配分温度升高和配分时间延长,组织中碳化物增加且马氏体板条边界模糊,实验钢强韧性均下降;随奥氏体化温度增加,实验钢原奥氏体晶粒尺寸轻微增大,在配分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实验钢强韧性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小幅下降,不同QP工艺下实验钢的性能变化主要归因于组织变化,析出物影响较小;随配分温度升高及配分时间的延长,实验钢的冲击磨损失重上升,试样磨损面主要包括磨料嵌入区、塑变疲劳区和犁削区三种典型形貌。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BEX2(Brain Expressed X-linked gene 2)基因属于脑表达的X连锁基因家族成员。目前发现在各种组织中都有表达。该家族成员包括BEX1,BEX2,BEX3,BEX4和BEX5,它们具有高度同源性,但在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和蛋白酶体降解方面存在差异。BEX2有4个变体,最长的变体有160个氨基酸。据报道,BEX2可以定位在细胞核中,与DNA结合复合体中的转录因子L
学位
硅基太阳电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光伏市场的主流产品。面对多样化的光伏应用场景,如微型化、透光、柔性、轻量化、低成本在微能源自供能、建筑一体化等方面的应用,需要发展新型的硅基光伏以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本论文以硅微纳结构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了微纳结构的光学设计及器件的光电性能研究,为硅基光伏的柔韧性、透光和低成本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单根硅纳米线太阳电池的光电性能
学位
软体机器人因其结构简单、运动柔顺和交互安全等特性,在柔性抓附和攀爬等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软体机器人在抓附和攀爬场景应用中仍然存在局限的环境适应性等问题。其中,软体抓手因其柔顺的结构,能够抓取具有不同形状或刚度的物体,但是仍然缺乏在低功耗下对不同表面环境的强适应性和抓握力;软体爬壁机器人利用软体抓手作为脚模块,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的仿生攀爬,然而其在变化的表面
学位
受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未来中国大陆粮食和水资源的供需结构都将发生潜在改变,可持续的粮食贸易对保障中国大陆未来的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考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中国大陆粮食贸易优化,旨在通过建立考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粮食贸易优化模型,改善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竞争关系,为未来可持续的粮食贸易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因此,研究成果对于保障未来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粮食-水-能源视角综
学位
魏晋时期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一座高峰。而这座高峰尤以“二王”为代表。在其高度成熟的各体书法中,书法的笔法、结字、章法、风格等各个维度体系的研究均已相当成熟。在书法的结字维度体系上,魏晋时期出现了重大变化,而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魏晋书法风貌。在诸多书法结字基本原理中,作为书法结字核心命题之一的书法结字取势这一维度,过去很少被论及而未能深入探讨,但其重要性在书法发展中却日益凸显。因魏晋书法在处理
学位
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是新型电网的主要特征之一,电力电子设备在发挥其电能形式变换灵活、参数调节迅速等优势的同时,正深刻地改变着新型电网的稳定运行方式并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1)新能源电力电子换流器替换了大量传统同步电机,导致新型电网的惯量响应降低、频率调节能力下降;(2)换流器的无功支撑和故障穿越能力不足,在新能源经直流外送系统中由换相失败和直流闭锁等故障导致的暂态电压问题不断发生;(3)
学位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PMSM,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具有功率密度高、运行效率优以及容错运行能力强等优势。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控制处理器制造工艺的提升,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因其易于处理多变量和多约束条件等优点,以及具有结构直观简单、动态响应快等特征,近年来一直是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随后,MPC驱动多
学位
数字化时代的推进丰富了电子设备的种类、促进了沟通交流、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电磁波污染。复杂的电磁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环境,也阻碍了科技产业的发展。电磁波吸收材料(又称吸波材料)可有效将电磁波辐射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净化电磁环境、解决电磁污染问题,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为模板制备磁性纳米金
学位
面对传统农业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并存的困难局面,探讨如何发挥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农业绿色发展,已然迫在眉睫。中国政府提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农业绿色发展新理念,并将其作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富有挑战性。本文以湖南省为例,探讨其农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政府制定和实施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回顾国内外研究进展后,采用层次分析法
学位
建成环境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从根本上缓解交通问题、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是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关系、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矛盾、建成环境对交通系统的影响等问题一直是交通领域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大规模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建成环境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以“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为主要原则的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