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秦封泥文字的研究,二是秦封泥文字编。第一章详细介绍了秦封泥的著录和研究情况,包括秦封泥的释读、秦封泥的时代确认、秦封泥出土地地望的研究、秦封泥与秦汉史研究、与秦封泥相关的其它研究、以及关于秦封泥研究的思考等内容,这让我们了解到已出土秦封泥的著录、秦封泥的研究情况、秦封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研究秦封泥文字的形体演变,从简化与繁化、替换与讹变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有的字形是构字部件发生了简化,有的纯粹是笔画的线条化更明显,如“中”、“匠”、“宜”、“新”等;有的字形是添加了义符或者饰笔,如“齐”、“西”、“承”、“离”等;还有的字形构字部件位置不定,如“好”、“舒”、“社”等,或者构字部件发生了变化,如“圈”、“邽”、“旋”等;还有的字形发生了讹变,如“卢”、“宣”、“麇”、“雝”等,这些封泥中的特殊形体为我们保留了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原貌,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秦封泥中新出现的形体“巷”,为我们释读未释古文字提供了帮助。此外,还将秦封泥文字与《说文》小篆以及籀文、或体等进行了比较。秦封泥文字约有一半是与《说文》小篆完全相同的形体,体现了小篆笔画化和定型化的特点,这也证明,小篆确实是由秦文字发展而来。封泥中还保存了一些与《说文》籀文相同的形体,如“兵”、“秦”、“中”等。封泥中还有对《说文》或体的保存,比如“粖”、“康”、“缓”、“铁”,或体是“篆文异体”,也就是小篆另外的写法,这些形体的出现从侧面说明,《说文》所收的小篆并非都是当时通行的正体,有些或体可能更为常用。第三章是对秦封泥文字的释读,虽然封泥文字比较公正规范,但仍有未释或误释字,其中里耶秦封泥出土数量较少,没有引起学者太多的注意,故而作者对里耶秦封泥的个别字形进行了一些释读,如“盐”和“陵”;对“洞庭司马”、“酉阳丞印”封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这些新的秦封泥文字资料在深入封泥文字自身研究的同时,对秦代职官、地理等问题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秦封泥中的一些姓名印,一直不太被重视,我们考释了两枚姓名封泥,“上官槛”和“新(?)”。下编秦封泥文字编,是关于秦封泥的文字编,按照《说文》分了十四卷,另加合文、待考各一卷,共收录了480个左右的字头,收录的字形上万,每个字形列于相应的小篆字头之下,按照著录时间的先后排列,并附注了出处和辞例,为以后各项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