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造纸技艺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众星闪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颗,代表着深厚、优秀的藏文化。在几近消失和濒临灭绝的情况下,勤劳踏实的藏族人民凭借着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重新恢复了藏纸的生产,这项技艺在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热爱民间、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和仁人志士也开始了对藏族造纸技艺保护与发展的客观思考。生产性保护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的,总结梳理了各种保护开发的已有经验。这种保护理念适用于民族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专业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社会受众范围比较狭窄且不太适合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出发,融合民俗学、文化产业等相关理论,在归纳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比较符合现实情况的保护思路和保护方法。同单纯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生产性保护强调其“生产性”,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可再生、可运动,在抢救性保护等措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濒危的边缘拉回来后,生产性保护的职责就是赋予其生命力。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生产性保护的主体来说,要挖掘出它自身的生命力,即它的文化性、民族性和作为手工艺的“手的温度”及“工艺之美”,再适当的规划出它大致的产销方向,排除现实中技术上、理论上的一些难题。生产性保护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藏族造纸技艺恰能采用生产性保护的理论,是有它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必要性的。本文将从藏族造纸技艺的历史起兴,在描述工艺步骤后,着重阐述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对现有的藏纸生产情况进行梳理分类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可改进的空间,最后再提出适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