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原盆地方言是晋方言的核心方言,保留了晋方言的诸多典型特点。由于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太原盆地方言语音具有很多有别于官话方言的特征。本文是在实地调查和利用前人材料及成果的基础上,对太原盆地方言语音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运用描写法、历史比较法、文献考证法和历史层次分析法对太原盆地方言所做的整体性研究。全文共四章。第一章,概说。本章首先介绍太原盆地的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迁徙等。其次简要介绍了太原盆地的方言,对太原盆地方言进行了界定,交待了对太原盆地方言研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交待了本文的写作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材料。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对太原盆地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共时特点和历史演变作了分析。第二章,声母。主要讨论了中古塞音塞擦音全浊声母、知庄章三组声母、见系、疑母和影母在太原盆地方言的读音类型和演变方式。前贤一般认为,太原盆地方言古全浊塞音塞擦音的清化类型为无论平仄声都不送气型。根据调查情况,我们把太原盆地方言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平声字的清化类型分为两组:一组是不送气音占较大比例,一组是不送气音占比例较小。而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仄声字基本上都不送气音,但也有少数字读为送气音。本文认为太原盆地方言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读为不送气音是晚唐五代的读音层次,读为不送气音是太原盆地方言固有的层次。太原盆地方言在反映此类读音时,其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读音有较大差异。太原盆地方言既受汾河片方言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仄声读送气音的影响,同时,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平声读不送气和仄声读送气音也对晋方言北部、西部方言产生影响。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太原盆地方言中读[ts]、[ts]两组声母,从大的类型来看,太原型方言知庄章声母以[ts]为主,与精组洪音字合流,平遥型方言开口庄组、知组二等字与章组、知组三等字对立。本文认为,知二庄和知三章分立应该代表较早的语音层次,知庄章三组合流则代表较晚的语音层次。知系字读为唇音声母字不是语音系统自身的演变,而是方言接触的结果。见系字在太原盆地方言中的演变与官话方言的演变速度不一致,太原盆地方言的演变有超前的一面,也有滞后的一面。疑母和影母字在太原盆地方言中读音类型大致相同,影母字大多仍读零声母,疑母合口字今读零声母,合口呼来自一二等,撮口呼来自三等,疑母合口与影母合口合流了。从演变方向看应该是疑母并入影母,疑母和影母的合流应该是较晚的语音演变。疑母和影母在宋代还是分立的,到元代疑母和影母已经相混,因此太原盆地疑母和影母的合流也应为元以后的演变。第三章,韵母。主要讨论果摄、假开二三等字、止摄、宕江摄、深臻曾梗通摄的读音和演变情况。果摄分一三等,果摄字应该有这样几个层次:太原盆地方言的“个”类字保留了[i]类韵尾尾,可以看作上古层次;太原盆地方言读低元音[α]类的果摄字如“他、茄、瘸”等和假摄开口二等字、开口三等白读字的合流,可以看作中古之前的层次;果摄字读[α]类高化后的元音可以看作中古之后的层次。假摄开口二等字在太原盆地方言有的点中读为低元音,和假摄开口三等字同韵。这种白读应该是宋以前的读音,因为这个元音的高化在宋西北方音中已经开始。太原盆地方言中,止摄合口三等字与部分止摄开口三等字同韵,从唐五代至今,太原盆地方言一直保留着止摄叶韵的特点。宕江摄在太原盆地方言中已经合流,宕江摄只有一个层次并且读为鼻化韵的方言点有4个,有一个层次并且读为元音和有两个层次且白读层为元音的方言点有17个,可见太原盆地方言宕江摄鼻音韵尾已经脱落,文读层多与咸山摄合流,白读层多与果摄、假摄合流。深臻曾梗通摄已经合流为一组韵母。太原盆地方言深臻曾梗通摄白读系统的读音特点是鼻尾韵脱落,主要元音成为纯元音,有些还与其他阴声韵合流。第四章,声调。主要讨论了声调的数量、调值、调型、古今调类的演变以及平声和上声的读音类型和演变情况。中古平声和上声的分合可以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分立和阴阳平不分且平声和上声分立,阴平、阳平分立,阴平和清上、次浊上合流读为上声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