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吡啶基)吡唑基配体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6852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2-吡啶基)吡唑基配体具有多个配位点,它具有桥联结构,在构筑配合物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分子聚集体或者多维的结构,且其芳香体系可形成π-π堆积作用,与金属离子作用易形成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而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以2,3-二[3-(2-吡啶基)吡唑甲基]喹喔啉(L)为配体,合成了系列过渡金属配合物并表征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同时还系统研究了基于L的一个银配合物对芳香烃分子的识别特性。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一、合成、表征了基于L的9个配合物,研究了L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学。通过晶体结构解析,我们发现配合物1-8配体L发生了原位分解反应,生成了3-(2-吡啶基)吡唑(HL1)和一个新的配体2-[3-(2-吡啶基)吡唑甲基]喹喔啉-3-羧酸(HL2)。配合物6-9为带有一定空腔的笼状结构。同时,由于配体本身的芳香体系,配合物中存在丰富的π-π堆积作用,这种作用力不但稳定了配合物的结构,还将配合物从低维的结构扩展为高维的超分子网络。  二、以基于L的一个单核银配合物(AgLClO4)为主体,对14个芳香烃分子进行了分子识别及包合研究。合成、表征了14个包合物,解析了它们的单晶结构,并进一步研究了该银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对芳香烃分子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AgLClO4通过包合不同的芳香烃客体分子,可形成二聚体的类分子箱结构,并通过π-π堆积等弱作用力连接成一维的分子孔道;AgLClO4具有使芳香烃分子荧光发生淬灭的性质,同时它与芳香烃分子的结合能力与客体分子的共轭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纳米氧化铜(CuO)因其禁带宽度窄(1.2 eV),稳定性高,安全无毒,经济易得而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传感器、催化、光电探测器、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特定尺寸和形貌的多级结构CuO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