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流线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ngo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换乘站作为轨道交通体系中一个特殊的节点,不但承载着换乘、引导、集散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促进了周边地段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又是一个人群高度凝聚性的新型空间载体,它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群流线方便、快捷与安全的运输空间,还是一个城市文化风貌展示的开放空间。由于城市过多的注重轨道交通的开发与建设,在轨道交通换乘点时常出现了人群拥挤与人群流线混杂单调的现象,因此换乘空间的塑造来说理性的分析人群行为现象加以合理的空间规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国内上海武汉的调查研究作为理性分析的基础来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中的人群行为为研究核心,以空间布置与塑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人群环境行为与换乘空间内、外部构成要素、流线分别进行研究,以期解决换乘空间流线单调、杂乱的现象,从而打造一个功能复合化,形象多元化的特殊城市空间。首先,通过实地调研考察轨道换乘空间建设成熟城市上海市,通过发放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上海的三个换乘站点经行资料收集,经收集归纳被访者的意象对国内轨道换乘空间现状的分析,结合软件制成表格进行特殊赋值并比较结果,得出轨道交通发展成熟地区空间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和乘客的意象表明,再由同样的方法综合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地区武汉市的现场调研和采访中得到的新型换乘空间发展模式与群众意象,将两所城市的结果经行对比,得出现阶段轨道交通换乘空间在以后的设计和发展上应该吸取的哪些经验和总结出已有的换乘空间的不足,以明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分析调研结果乘客的行为特点,指出换乘空间设计在人群行为研究方面所不足,具体表现在缺乏考虑乘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方面,以此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为后文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依据。其次,介绍城市空间环境行为学理论基础,通过前文的调研结果显示的主要问题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四个相关行为学理论作为此篇论文的理论基础本分,后文的设计原则将围绕由此四个行为理论展开,四个基础理论分别为:马斯洛需求理论、格斯塔心理学理论、场所理论和行为模式理论,并结合四个理论和调查结果总结出在现代人性化城市中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建设需要满足乘客的四个基本需求。提出环境行为在换乘空间不同结构要素中的特有的表现模式为本文理论依据。再次,以相关案例为辅助在安全需求和便捷性需求舒适度需求和交互需求这四个方面结合文中所述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组织构成分类和行人流线特点在人性需求的前提下分别对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出入口、通道、站厅、站台等区域提出关乎人群疏散、导向识别以及空间感受等相关设计原则。分别对换乘空间各结构要素与乘客的行为特征经行分析,结合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将换乘空间在其人群流线中功能定为引导、疏散与风貌展示。将“空间—行为—空间”这种反馈模式引入到独立的空间设计中,促使形成多元化的人群行为节点,再以换乘空间基本功能为轴线,构成“多点少线”的人群流线布局。最后,将对本文前几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换乘站点提出优化原则和优化措施,并通过换乘空间流线与人群行为之间的研究得出设计的启示,为现今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其他文献
2009—2015年,东盟海洋合作逐步"安全化",自2015年底以来则走向"去安全化",其间东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东盟在海洋合作上的进展,是其对大国围绕区域海洋问题展开的地缘战略
为探究原位控藻过程中养殖水体中溶解性MCs含量变化规律及关键驱动因子,本试验以小檗碱作为杀藻剂,在蓝藻水华暴发盛期的淡水鱼类养殖池塘中,开展了杀藻剂作用下养殖围隔内水
<正>云的形成、演变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通过连续观测云的生消演变,可以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