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特殊类型,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百分之10%-15%,发病率约为0.23/10万,中位发病年龄为44岁。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白血病细胞增值失控,分化障碍和凋亡受阻,从而抑制骨髓正常造血。APL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升高,并出现特征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12),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其蛋白产物导致骨髓中早幼粒细胞细胞分化阻滞和凋亡不足,引起贫血,血小板低和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严重的出血倾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极易进展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在过去二十年中,治疗的进展显著改善了 APL的预后,随着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及三氧化二砷的使用,现在APL已成为最可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亚型。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Promyelocytic leukemiaGene,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RARα)易位,产生的PML-RAR α融合基因可编码PM1-rarα融合蛋白。全反式维甲酸(ATRA)能特异性靶向融合基因的rarα部分,解除基因的转录抑制,使早幼粒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三氧化二砷能特异性靶向融合基因的rarα部分,能诱导早幼稚粒细胞分化和凋亡,使得APL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是据国内外统计,其早期死亡率未见明显降低,出血、分化综合征、DIC、感染等仍为AP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诊疗手段不断进步,化疗方案逐渐优化,目前对于凝血异常及出血我们进行输注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手段,但早期出血风险仍值得进一步研究以降低早期死亡率。目前对于APL进行以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为主的治疗手段,虽诱导缓解率明显升高,但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的副作用仍不可忽视,早期死亡问题仍值得我们重视。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降低APL的早期死亡率的治疗上无针对性,如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应用时机,剂量等。在对症支持治疗、原发病的治疗上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初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入院的临床资料,收集可能与早期死亡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本病早期死亡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早期死亡率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对本院血液科2000年1月-2019年09月收治的282例初诊APL患者进行统计,其中27例患者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255例经治疗后未早期死亡(Not early death,NED),并达到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早期死亡率为9.6%。应用巢式回顾性病例分析统计方法按照1:4-5随机配比后收集155例未早期死亡病例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与疾病可能相关的资料,主要分为基本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骨髓学检查,治疗方案。应用SPSS分析将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的血常规指标(WBC、HB、PL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最高值与最低值,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凝血指标(PT、APTT、Fib、D-二聚体)最高值与最低值,LDH治疗中最高值,治疗中是否合并DIC、化疗方案,实验室化验结果(AST、ALT、CR,尿酸,BUN,BNP),骨髓细胞学结果(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骨髓增生程度),白血病免疫分型(CD34+、CD56+、HLA-DR+),基因突变(FLT3)、患者治疗延误时间等58个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纳入统计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再对有显著性差异(P<0.1)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致死性出血占早期死亡患者81.5%(22/27),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单因素筛选出年龄、治疗前和治疗中白细胞水平、治疗中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最高值、治疗前与治疗中PT水平、治疗中APTT水平、治疗中D-二聚体最高水平、治疗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最高值与最低值、治疗中是否伴有DIC,危险度分层、化疗药物种类、治疗中是否联合地塞米松(DEX)、骨髓原始细胞数、尿酸、ALB与非早期死亡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超过40岁(P=0.016);治疗过程中白细胞>30× 10^9/1(P=0.018);PT 治疗中延长 3s(P=0.003);APTT 治疗中延长 10s(P=0.004)是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AP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致死性大出血。2.年龄超过40岁,高白细胞,PT、APTT延长是导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40岁以上APL患者相关指标,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早期积极进行监测和临床干预。对高白细胞患者及时降低白细胞治疗。凝血功能的监测在诱导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有DIC倾向患者应当积极纠正凝血指标。
其他文献
公共投资分为建安工程投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和其他费用投资,本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得出:建安工程投资在东中部对技术进步有负面效应;设备工器具投资在东中部对
[目的]随着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砷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中的应用,APL完全缓解率和总体生存率明显提高
泰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汉语教育蓬勃发展。目前,泰国学习汉语的需求旺盛,但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还远没有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质量;泰国的汉语教师需求量大,但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痛敏点与常规针刺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痛敏化分布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
由于晶体管的特征尺寸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逐步缩小到纳米技术节点,其小尺寸效应影响愈加明显,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放受到了限制。因此,为了突破半导体工艺的限制,一种新型的多栅器件结构FinFET应运而生。与MOSFET相比,FinFET具备更强的栅控能力,能够更好的抑制短沟道效应(SCE),减小漏电流,同时可以大幅提高芯片处理速度以及大大降低功耗,并且与CMOS工艺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基于这些优点
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是开展结构动力响应预测、损伤识别、健康监测、性能评估的基础。由于测试误差及模型误差的存在,需要依据实测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以便建立符合结构现状的模型。由于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实测数据采用结构现场环境振动测试数据时,由于其信噪比较激振测试低,对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量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模型修正方法不仅可以得到模型参数的最优值,还可以得到定量的模型参数的不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这一变化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叶青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家庭。于1920年去法国留学,1926年从苏联回国后参加国民大革命。从他留学法国到在国民革命中支持1926年底国民党中央和各省区联席会议的决定为止,是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日渐受到公众的关注,成为公众日常生活期待的和需求;同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也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政
混凝土泵车臂架是由箱梁构成的多节臂柔性机械结构,其在施工过程中,将各节臂展开形成不同姿态以使混凝土浇筑到相应位置。混凝土泵车工况复杂,工作场地影响因素较多,在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