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为左心房向右心房的血液分流。由于长期的左向右分流,ASD患者常存在右心功能减低,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劳动后气急、心悸、呼吸道感染和心力衰竭等。右心室对于维持心脏排血量、有效血容量及整体血流动力学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ASD患者右心功能的准确评价对其病情程度估价、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来说,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可较准确地评价ASD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但RT-3DE仍有其自身缺点,如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易受声窗和呼吸运动的影响,显示内膜不及二维图像清晰,且操作费时费力等,不适合于临床常规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issue motion annular displacement, TMAD)是基于斑点追踪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目前主要用于评价左心功能。本研究通过TMAD测量ASD患者的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 annular displacement, TAD),探讨其在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测量三尖瓣环位移(TAD)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房间隔缺损(ASD)患者36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主肺动脉内径(MPA)、右心房左右径(RA)、右心室前后径(RV)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应用TMAD技术测量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处、室间隔处及二者连线中点处相对于右室心尖部的收缩期峰值位移(T1、T2、Tm),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T1、Tm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1±4.8)mm对(22.4±3.0)mm、(15.6±3.7)mm对(19.0±2.2)mm,P均<0.05];T2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ASD患者T1和Tm较正常人减低,TMAD技术或可用于定量评价ASD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