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南潘一矿煤层属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煤层实际最短自然发火期为15天。近年来,综采放顶煤技术在该矿的推广应用,对实现高产高效起到重要作用。综放面日产煤上万吨,效益非常可观。但是,由于综放面开采煤层厚度大,尤其是采空区“两道”、“两线”顶煤放出率低,因而容易造成“两道”、“两线”处遗煤厚度很大,自燃危险性增强。准确确定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自燃危险区域的位置是预防和扑灭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关键,特别是回风巷瓦斯抽放管道的移动对高温区域的动态影响,但至今这个技术在国内外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关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本文从抽放条件下综放采空区的特点出发,对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漏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利用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对潘一矿煤样自燃特性三个关键参数耗氧速度、放热强度和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进行了实验测定,为抽放条件下综放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为对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漏风状况进行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其次,根据数值传热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学科相关知识,建立了综放采空区漏风松散煤体空隙分布方程、采空区不同深度的渗透系数方程和采空区深度对耗氧速度的影响函数方程,并结合采空区渗流及扩散数学模型,建立了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自然发火预测数学模型;再次,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潘一矿2322(3)综放采空区漏风流场进行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数值模拟当瓦斯抽放管道进入采空区10m、20m、30m、40m时,2322(3)综放采空区漏风流态分布,利用数值模拟漏风分布结果对该综放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进行划分;最后,利用现场观测氧浓度和漏风强度数据,对潘一矿2322(3)综放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进行划分,划分结果与基于数值模拟漏风划分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