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山-镇康地块夹持于澜沧江断裂带和怒江断裂带之间,是云南省的一个很重要的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成矿带,核桃坪铅锌矿床即是发育于此成矿带内的一个大型的Pb-Zn-Cu多金属矿床。矿体受近南北向的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控制,主要呈脉状、似层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的热液蚀变灰岩与类矽卡岩中。本文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滇西核桃坪铅锌矿区断裂带成矿流体的显微构造解析》,在认真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区地表及坑道的详细编录、取样以及室内的分析测试工作,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期次的划分、围岩蚀变特征、矿物组合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的性质等方面取得了以下新的成果:(1)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观察及对比研究,提出核桃坪铅锌矿床不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但是鉴于该矿床热液形成的矿物组合与典型矽卡岩的矿物组合非常类似,故而将此矿床命名为“类矽卡岩型”矿床。(2)将核桃坪“类矽卡岩”铅锌矿成矿作用分为热液成矿期及表生期两个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又可进一步细分成五个阶段,即:(Ⅰ)无水硅酸盐阶段、(Ⅱ)含水硅酸盐阶段、(Ⅲ)硅酸盐-硫化物阶段、(Ⅳ)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V)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其中,Ⅲ、Ⅳ、Ⅴ三个阶段是Pb、Zn、Cu等多金属的主要成矿阶段。(3)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类矽卡岩矿物组合。通过详细的显微镜研究及电子探针成分测试,主要以石榴子石族矿物、辉石族矿物、角闪石族矿物及绿帘石-褐帘石族等硅酸盐矿物为研究对象,计算出其晶体化学式,从成分上进行判定,发现了在过去的研究工作中未曾确认的矿物种,它们是钙铁铝榴石、钙铝石榴子石、钙铁石榴子石、锰-铁次透辉石、铁次透辉石、次透辉石、锰-钙铁辉石、(亚)铁阳起石、铁钙镁闪石、褐帘石及富铁绿帘石等。这些矿物组合的出现有助于矿床的成因判定。(4)对石榴子石族、辉石族及角闪石族矿物进行了成分成因投图,通过投图对比,发现本矿床与典型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在矿物成分成因指示意义上有较明显的区别,说明核桃坪矿床与典型矽卡岩矿床存在成因上的差异。(5)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等分析发现:核桃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多以负晶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产出,反映了包裹体母矿物晶体以层状生长机制为主;相态上全为纯液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无岩浆熔融包体,反映在成矿过程中并无岩浆结晶作用的痕迹;矿物晶体中多相包裹体共生,气液比变化范围大,反映在成矿过程中热液发生“沸腾”作用,亦可能标志着成矿流体压力的快速降低。(6)测试结果显示,类矽卡岩矿物及早阶段的石英与方解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多数在190~240℃,最大值可达320~360℃;而晚阶段形成的矿物其温度较低,多介于110~160℃;闪锌矿发生大量沉淀的温度范围是190~210℃。盐度方面,早阶段类矽卡岩矿物的盐度值较高,多处于11~20.52wt%NaCl;石英与方解石则包括低于5.5wt%NaCl的低盐度区及9.5~19wt%NaCl的中盐度区两部分,与其均一温度对应出现。密度方面,无水硅酸盐阶段的密度为1.005~1.033g/cm3,至含水硅酸盐阶段则下降至0.929~1.024g/cm3;石英-硫化物阶段其密度处于0.826~0.976g/cm3;晚期碳酸盐阶段则多集中于0.7~0.8g/cm3。压力方面,类矽卡岩矿物的包裹体压力处于9.5-31.2MPa之间,平均12.6~19MPa左右。闪锌矿包裹体的压力值为5.8~18MPa,平均约12MPa。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及压力由无水硅酸盐阶段至晚期碳酸盐阶段总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7)保山核桃坪铅锌矿的流体性质独特,判定为热液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属热液充填交代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