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稻是我国多数居民的主粮,为了保证水稻产量,农民往往过量施用氮肥,导致大量氮素损失,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减少因氮肥投入过量和施肥方式不合理所造成的氮素损失是水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氮素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本论文通过盆栽培养试验探讨了不同氮肥施用方式的效果。试验设7个处理:N0(不施氮肥),S300(传统氮肥撒施),S210(减氮30%+传统氮肥撒施),R5(减氮30%+条施,深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多数居民的主粮,为了保证水稻产量,农民往往过量施用氮肥,导致大量氮素损失,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减少因氮肥投入过量和施肥方式不合理所造成的氮素损失是水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氮素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本论文通过盆栽培养试验探讨了不同氮肥施用方式的效果。试验设7个处理:N0(不施氮肥),S300(传统氮肥撒施),S210(减氮30%+传统氮肥撒施),R5(减氮30%+条施,深度为5 cm),R10(减氮30%+条施,深度为10 cm),B5(减氮30%+大颗粒球肥深施,深度为5 cm),B10(减氮30%+大颗粒球肥深施,深度为10 cm)。研究氮肥的施用量、施用深度和缓释速率对稻田氨挥发、肥料氮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和水稻生长的影响,其结果可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减少农业源氨排放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减量深施氨挥发损失量较减量撒施处理降低了16.9%-61.3%,大颗粒球状深施处理氨挥发损失量较条施深施处理降低了7.1%-30.9%;与施肥深度5 cm相比,施肥深度10 cm氨挥发损失量降低了7.1%-11.7%。说明大颗粒球状深施肥能更好的抑制氨挥发,且施肥深度越深,效果越好。氮肥施入稻田土壤后,氨挥发量与田面水p H值及NH4+-N浓度和总氮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氮肥减量深施可有效降低田面水NH4+-N浓度,进而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2)氮肥深施后土壤NH4+-N的迁移规律主要是以施肥点为中心,逐步向四周迁移扩散。稻田土壤中无机氮以NH4+-N为主,NO3--N相对偏低,且施肥方式对土壤NO3--N浓度影响无明显规律及差异。大颗粒球状深施下土壤NH4+-N浓度最终集中在垂直方向3-15 cm,水平方向0-7.5 cm土层范围内;条施深施5 cm下土壤NH4+-N浓度主要集中在垂直方向3-9 cm,水平方向0-5 cm土层范围内;条施深施10 cm下土壤NH4+-N浓度主要集中在垂直方向3-15 cm,水平方向0-7.5 cm土层范围内。(3)各生育时期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量与植株氮、磷、钾的养分积累密切相关,其养分积累量大小受干物质重的影响。氮素由于穗器官在齐穗期后逐渐发育成熟,因此氮素积累量在齐穗期后逐渐向穗器官转移,最终绝大部分储备在籽粒中。磷素本身在植株体内含量并不高,绝大部分磷被土壤吸附,在成熟期后,总磷积累量呈现平稳趋势。钾素积累量超过磷素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持平,钾素积累量主要贮存在植株茎鞘和根部。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钾素总体呈现上升趋势。(4)在减氮30%的基础上,深施施肥方式可以使水稻根系与肥料充分接触,在水稻生长发育时期提供较高的养分浓度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强根系活力,加快籽粒灌浆,进而维持或提高水稻产量。深施处理比S210处理显著增产了12.2%-56.4%。同时,深施处理水稻氮素回收率为50.2%-59.5%,氮素农艺利用效率为17.8%-20.6%,籽粒生产效率为19.9%-22.8%,显著高于传统氮肥撒施处理。(5)大颗粒球状深施肥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效果优于条施深施处理,施肥深度10 cm的效果优于深度5 cm。主要由于球状深施处理肥料释放较缓,养分在土壤中持续时间变长,使水稻生长期有较充足的养分吸收;二是施肥深度10 cm与水稻根系的分布区域一致,可以提高水稻根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综上所述,氮肥深施相比传统撒施方式能较好的降低田面水NH4+-N浓度,进而减少稻田氨挥发,降低氮素损失。大颗粒球状氮肥减缓了氮素的释放速度,延长了肥料在土壤中的周期。氮肥减量30%后球肥深施10cm处理因肥料的释放规律与水稻的需肥规律较为一致,提高了水稻对氮素的利用效率。
其他文献
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推动“一融双高”的基础性保障,具有加强党对高校领导、增强基层党建规范、提升发展党员质量、激活党建育人功效的重要政治作用。组织员队伍面临队伍力量薄弱、专业素质欠佳、工作衔接不畅、保障机制滞后的现实困境,应从充实队伍力量、提升专业水平、加强贯通融合、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着力。
污水灌溉是农田土壤、作物籽粒重金属超标重要致因,因此通过灌溉水源净化技术减低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输入,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通过人工模拟与野外试验相对比,深入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去除灌溉水中的Cd以及对稻米Cd的减低效果。室内人工湿地净化模拟试验选取芦苇、香蒲、狐尾藻3种常见湿地植物,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其对灌溉水中Cd的净化效果,同时选用粉煤灰陶粒和斜发沸石2种基质为吸附材料,通过构建模
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重金属向农田生态系统的排放增加,并在此环境中不断积累,从而对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类产生严重危害,污染土壤的修复迫在眉睫。芒草是一种具有一定经济效益且生物量巨大的能源植物,对重金属有很强的耐性,是与植物促生细菌联合修复金属污染土壤的理想植物之一。本研究从湖南省花垣县铅锌矿区生长的优势植物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唐菖蒲(Gladiolus ganda
为了研究30%烯啶虫胺·联苯菊酯可溶液剂在柑橘上施用后其有效成分烯啶虫胺在柑橘上的残留消解行为,了解其环境影响,科学全面地评估其膳食风险,并探讨烯啶虫胺污染水体的修复治理。本论文借助色谱检测技术,采用添加回收实验研究并建立了柑橘样品中烯啶虫胺残留量的分析与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符合GAP规范的田间试验,研究了30%烯啶虫胺?联苯菊酯可溶液剂在我国12个代表性地区柑橘上使用后,其有效成分烯啶虫胺
沿海集装箱港区建设发展保障了我国内外贸易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总结我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建设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剖析宁波舟山集装箱港区当前建设发展问题,从打造“千万箱级”港区群、拓展完善服务功能、优化集疏运系统、推进港区智慧绿色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港区发展思路与建设举措,为宁波舟山港高质量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进程提供参考。
为了弄清4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在油菜上施用后其有效成分高效氟吡甲禾灵及其代谢物氟吡禾灵在油菜籽上的最终残留情况,了解其环境影响,科学评估其膳食风险,并研究具有生物累积性和生殖毒性的高效氟吡甲禾灵废水去除机理。本文首先通过添加回收实验建立了高效氟吡甲禾灵及其代谢物氟吡禾灵在油菜籽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4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在油菜上施用后其有效成分的残留量,接着对其进行了膳
生物炭(Biochars,BC)在修复土壤污染等方面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已经成为环境领域和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生物炭在热解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有毒物质,如有机酸、焦油、多环芳烃等,同时还伴随着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存在,这些物质残留在生物炭固体中,可能导致生物炭的投入对环境和生物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铁改性生物炭结合了铁的金属性质和生物炭的性质。因此,本文更进一步分析生物炭与铁改性
学徒制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实践发展过程,在历史中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当前,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结构迎来新的调整,人才供需市场迅速变化,职业技术教育承受了巨大的人才培养压力,此时,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学徒制这一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于2014年在我国正式开展,并于2019年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期间,现代学徒制发挥了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独特模式优势,
与一般的水稻相比,巨型稻秸秆高、分蘖数更多、穗长粒多,株高2.23米,此外,巨型稻草的粗纤维含量高,能为牲畜提供较高的生物量,具有动物饲料化潜能。然而,具备高生物量,多分蘖和高产出性能的巨型稻对生长环境及营养的需求较高,随着巨型稻新的品种不断被研发,生产推广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南方地区大量种植),实践中所出现的高产潜能未能充分发挥,产量增幅止步不前等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反映出当前对巨型稻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