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在我国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战略中处于最关键的位置。我国银行业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资银行传统的产权与经营机制,健全严重滞后的治理结构,强化对银行的市场约束,提升中资银行的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近年来,国内银行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从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开始,中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范围从最初的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扩展到国有商业银行。2006年我国已经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更多的国内银行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以迅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应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这使得中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行为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理论基础,然后阐述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据此分析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境外战略投资者影响银行经营效率的途径。接下来,对中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效应做实证研究:横向比较引资和未引资银行在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运营风险方面的差异;纵向分析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前后对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时间长短和入股比例与引资的中资银行经营效率的改善程度有一定关系;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带来了资产质量的提高、风险的降低和盈利能力的提高。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结合引入战略投资者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及风险,从银行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引入制度,保证境外战略投资者发挥最大作用的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及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