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一二氯苯氧乙酸(2,4-D)是高效、内吸、具高度选择性的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2,4-D作为除草剂和保鲜剂使用,会在作物和果实中产生残留,对人畜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国内,关于2,4-D的环境行为研究较少,土壤中2,4-D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较少。作为农药环境行为与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开展2,4-D在环境介质中的特性研究,以阐明2,4-D农药在土壤、水环境与大气中的降解规律与降解机制,对于科学评价2,4-D的环境安全性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文献综述中详细介绍了2,4-D的性质、用途及毒理学特性等,并对农药的土壤降解、水解、光解及环境中农药的提取方法等方面的相关概念、理论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第二,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残留检测方法。采用传统的振荡平衡法,使用丙酮—水作为提取剂提取半小时,其中提取2,4-D的丙酮—水—土壤溶液pH为2.5左右。2,4-D测定采用甲醇:水(磷酸调节pH值为3.0)=60:40为流动相。结果表明,2,4-D在0.2mg/L具有较高的检出,各浓度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80.49%~96.01%,RSD%值较小;并且该方法有机溶剂用量少,从样品处理到上机测定两小时即可完成,符合现代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且该方法在分析2,4-D时,避免使用碱液提取,就避免了土壤中金属离子产生沉淀,省去了不少繁琐的步骤。第三,研究了2,4-D在土壤、水体和光照条件下的降解行为。(1)土壤降解主要研究了2,4-D在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中的降解。结果表明,2,4-D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6d、20.2d、53.3d。根据我国对农药土壤降解性等级划分标准,常温下,2,4-D在江西红壤和东北黑土中的较易土壤降解;而在太湖水稻土易土壤降解。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铁离子含量是影响土壤降解快慢的主要因素。(2)水解主要研究了2,4-D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的水解特性。结果表明,25℃时pH5、7、9酸度下,2,4-D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17.5d,138.6d和92.4d;50℃时,2,4-D在pH5、7、9条件下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19.5d,117.5d,79.7d。由此推断,碱性条件下,2,4-D的水解速率要比酸性条件下快;温度对2,4-D的水解速率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增加,水解速率有所加快,但酸性条件下不显著。(3)在1000W氙灯光源下(光照强度2500Lux,紫外强度18.0μw/cm2),2,4-D的光解速率常数为0.1498h-1,光解半衰期为4.63h,小于6小时大于3小时,属较易光解农药。第四,分别利用振荡平衡法和柱淋溶法研究了2,4-D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4-D在3种供试土壤上的吸附特性能较好地用线性吸附等温线拟合,吸附常数Kd在0.95~1.54L·kg-1之间,很难被土壤吸附。影响2,4-D在土壤中吸附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H值,其次是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增高,离子态的2,4-D量增加,吸附减弱;2,4-D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淋溶性,影响其淋溶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值,pH值越高,淋溶性能越强。采用液体吸收法测定了2,4-D在空气、水体和土壤表面等不同介质中的挥发性,2,4-D在玻璃表面(空气)、水相和土壤表面的挥发率均小于1%,难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