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罗鱼(Hucho taimen)是我国珍稀名贵的冷水性鱼类之一,其生物学习性特殊,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且摄食不是十分积极。养殖条件下,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投喂,这一方面造成饲料浪费、水体污染,同时也影响鱼体生长发育。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投喂时间、投喂频率、投喂量建立哲罗鱼仔稚鱼、幼鱼最适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的投喂模式,为其养护管理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群体实验能量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摄食节律确定最适投喂时间,以摄食、生长、营养成分、能量收支、消化酶、免疫酶、血液代谢物等指标阐明最适投喂频率及投喂水平,查明仔稚鱼摄食感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及摄食强度的对应关系,用人工配合饲料改变仔稚鱼生物饵料投喂模式,综合环境因子(体重、水温和投喂水平)建立幼鱼的生物能量学摄食模型。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哲罗鱼的摄食存在节律性。不同体重(0.31+0.03 g;19.83±0.59 g;74.19±7.50g;1150.19±18.52 g)的摄食高峰时段出现在6:00-10:00和17:00-19:00,且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28 d生长对比实验显示,根据日摄食节律设定投喂时间可提高生长和饲料效率。2.投喂频率显著影响哲罗鱼的摄食、生长及生理机能。经过35d的生长实验可知,0.43±0.03 g、19.91±0.72 g和69.22±4.87 g哲罗鱼的最适投喂频率为4次d-1,960.07±12.56 g哲罗鱼的最适投喂频率为2次d-1。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鱼体脂肪含量均有所增加,必需氨基酸沉积率、血清皮质醇含量、肝脏Hsp70和Hsp90 mRNA表达量显著增大,肠道消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血清溶菌酶、一氧化氮合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投喂频率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甘油三酯无显著影响。3.投喂水平显著影响哲罗鱼的摄食、生长、能量收支和生理机能。56 d的生长实验可知,特定生长率与投喂水平之间呈减速增长曲线关系。80%投喂水平有较高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生长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较高,必需氨基酸沉积率达最大值,代谢能较低。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随投喂水平的增加有所升高,但60%-100%投喂水平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投喂水平对血糖无显著影响。血清皮质醇、肝脏Hsp70和Hsp90 mRNA表达规律相似,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至80%投喂水平时趋于平缓。4.哲罗鱼仔稚鱼需在摄食感觉器官发育后用人工开口饵料进行投喂。初孵仔鱼嗅囊和口咽部味蕾小而浅,细胞未分化,27日龄仔鱼口咽部味蕾开始分化,多数个体(占66.7%)消化道有一定的食物充塞度(1级),此时仔鱼开始摄食。45日龄稚鱼味觉功能化。43~45日龄稚鱼食物充塞度等级均达5级,嗅囊上皮分化,口咽部味蕾细胞基本都分化完成。用人工开口饵料对仔稚鱼进行投喂,其增重率和肥满度显著高于生物饵料组(水蚤和水蚯蚓),混合投喂组(水蚤,水蚯蚓和配合饲料),各组问成活率无显著差异。5.哲罗鱼幼鱼的摄食、生长和能量收支受体重和水温显著影响。哲罗鱼在15℃和18℃时,具有较高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表观消化率,且生长能比例有较高的分配。18℃是哲罗鱼最适生长水温。随着体重的增加,摄食率、特定生长率、排粪能和排泄能降低。6.哲罗鱼生物能量学摄食模型的构建。根据水温(12℃,15℃,18℃,21℃)、体重(17.11±1.25 g,110.77±10.92 g,465.15+45.54 g,1226.25±24.78 g)和投喂水平(50%,60%,70%,80%,90%,饱食)建立的哲罗鱼生物能量学摄食模型包括:能值子模型、最大摄食率子模型、排粪能子模型、排泄能子模型、代谢能子模型。经过生长实验验证,该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综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哲罗鱼的摄食存在节律性,不同生长阶段的日摄食节律均属晨昏型。根据日摄食节律设定的最适投喂时间,可提高生长和饲料效率。2.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显著影响哲罗鱼的摄食、生长及生理机能。哲罗鱼的最适投喂频率2~4次d-1。根据适宜的投喂频率和80%投喂水平进行投喂,可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效率,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3.哲罗鱼仔稚鱼的摄食感觉器官与消化系统发育时序一致,并进行辅助摄食。仔稚鱼需在摄食感觉器官发育后进行投喂。27日龄仔鱼初次摄食时,可用人工开口饵料进行投喂而不依赖生物饵料。4.体重和水温显著影响哲罗鱼幼鱼的摄食、生长和能量收支。水温18℃时,哲罗鱼具有较高的摄食率、生长率、饲料效率,且生长能有较高的分配。随着体重的增加,哲罗鱼的摄食率、生长率、排粪能和排泄能降低。5.根据水温、体重和投喂水平建立的哲罗鱼生物能量学摄食模型可预测生长和最适投喂量,经过生长实验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