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及其稳定性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7216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双赢的竞争模式,日益受到企业家的青睐.然而,战略联盟的特殊性决定了实施联盟战略决非易事,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未必是一个好的联盟管理者.联盟越稳定、合作关系发展得越融洽,成员企业从中分享到的利益才越大.因此,必须加强对联盟合作关系及其稳定性的重视和维护.企业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建立、运作的基本流程包括:对经济背景、潜在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以及企业自身进行分析——确定建立战略联盟的动机和方向——与潜在合作伙伴接触、选择确定伙伴并进行谈判——确定合作战略和方式并达成协议——实施协议、联盟管理.其中,联盟合作关系的管理是重点,维护联盟的稳定性是难点.正确评价联盟合作关系是联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设计的评价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是快速反应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竞争力、市场竞争力、财务状况、学习效果和合作关系的融洽度.联盟合作关系状况等级共设五级:优、良、中、差、劣.评价时,先运用专家评价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用统计法确定各项指标的等级隶属度,最后通过矩阵相乘运算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战略联盟的稳定性是联盟合作关系的一种相对、波动、有效状态,由于竞争加剧、实力变迁、文化冲突等原因,常常导致联盟关系不稳定,并表现出多种类型.联盟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联盟伙伴的匹配性、收益与风险对称性、联盟管理的合作性、战略目标的一致性、联盟文化的协同性.增强联盟稳定性的关键措施主要有建设联盟企业核心能力、增进联盟伙伴相互信任、推进联盟管理信息化、协调联盟组织学习、促进联盟文化融合.企业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及其稳定性理论启示我们,企业应根据中国国情和自身的特殊情况构筑其联盟战略的成功之路.作为对策,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应适当选择联盟主体、形成系统的区位战略、慎重选择联盟伙伴、采取多种联盟方式、有效保护核心技术、循序渐进由弱到强.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理念全面深入落实,古文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高中语文新教材包含的古文特别多.教师要立足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前提,革新高中古文教学的全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