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负性新闻对个体社会信任及利他行为的影响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对不良社会现象进行舆论监督,负性新闻由鲜见的内刊资料延伸到央视节目《焦点访谈》,再到今天广为传播的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新闻籍由网络迅捷高效的传播优势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来源,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引导作用。网络负性新闻在起到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因密集甚或失实报道导致网民对不良现象的关注由新闻中的特定事件迅速蔓延泛化,致使社会信任普遍缺失,网络群体“暴力行为”剧增。已有研究多以新闻学、传媒学的角度探讨负性新闻引起的不良社会效应,或是特定类型新闻事件(如地震、色情、雾霾、拥堵)对个体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网络生活中,个体阅读到的是综合性新闻,从单一学科入手或仅考察某一特定类型材料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作用有很大局限。而且,社会心理是由个体心理构成,若要研究负性新闻引起的社会效应必然需要从负性新闻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入手。本研究基于心理学、社会学和传媒学的综合视角,通过综合选取门户网站中的新闻作为实验材料,旨在系统探究网络负性新闻对个体社会信任和利他行为的不良影响。本研究分为三个实验。实验一通过眼动实验研究个体对新闻类型的选择偏好,以及这种偏好是否容易被改变。实验使用2(引导材料:正性/负性)×2(前后测:前测/后测)×2(选择材料:正性,负性)的混合设计,其中引导材料为组间自变量,新闻材料为组内自变量,眼动实验数据和行为数据为因变量。实验一发现个体对负性新闻有更高的选择倾向;对负性新闻的选择倾向不易改变,而对正性新闻的选择倾向性易于向负性新闻转变。实验二重点考察相较于正性新闻的阅读,大量阅读网络负性新闻是否对个体社会信任和利他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实验使用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网络新闻材料(网络正性新闻、网络负性新闻),因变量为个体人际信任问卷得分及利他行为任务得分。实验二发现,阅读网络负性新闻对个体社会信任及利他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且社会信任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实验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大胆推论,网络负性新闻标题作为新闻认知的第一印象,仅其本身便可对个体的社会信任和利他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并通过行为实验对预期进行验证。实验三使用了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设计,其中自变量为冠以不同性质标题的网络新闻,因变量为个体的认知问卷得分、人际信任得分和利他行为任务得分。实验三结果发现,网络负性新闻标题改变了个体对中性新闻内容的认知,且对个体社会信任及利他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相较正性新闻,个体对负性新闻有更高的选择倾向性;个体对负性新闻的选择倾向不易改变,而对正性新闻的选择倾向性易于向负性新闻转变。(2)阅读网络负性新闻对个体社会信任及利他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且社会信任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3)网络负性新闻标题能改变个体对中性新闻内容的认知,且对个体社会信任及利他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家有儿女》和《成长的烦恼》两部情景喜剧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在解读二者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父母教养行为进行分析。   父母教养行为是指父母在对子女教育、抚养
青少年的核心任务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家庭和同伴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环境,与之相对应,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是个体所接触的两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的动态表征
自我谈话作为心理学的一种训练方法,在体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现在把自我谈话按学习方式分为:指导性自我谈话和动机性自我谈话。本研究是将网球教学与自我谈
性诉求广告新颖独特,能够唤起受众性幻想,激发愉悦情绪。针对适合的产品,在杂志、网络等平面媒体的广告中使用唯美而适度的性诉求元素,会令广告有更佳的效果,也将成为未来广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