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新莲内酯是中药穿心莲的主要药效成分,用于治疗发烧,感冒,炎症,腹泻和其他传染病,被誉为“天然抗生素”。发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频发且常见,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比较普遍,所以抗生素的滥用日益递增。对于儿童来说,其智力、身体素质发育还不完全,与成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组织代谢速率,由于各个组织器官的发育不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异于成人,当儿童发生感冒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时,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更加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临床上,专门治疗儿童感冒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相对较少,市售的穿心莲内酯也都是成人制剂,包括:穿心莲内酯分散片、穿心莲内酯胶囊、穿心莲内酯软胶囊、穿心莲内酯胶丸、穿心莲内酯滴丸,有肝首过效应、味苦、依从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更无专门针对儿童使用的穿心莲内酯剂型和剂量,给儿童使用成人制剂,无法设计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实验室前期研制了专门针对儿童使用的穿心莲内酯感冒巴布贴剂,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非临床研究。目的:实验以大鼠的幼鼠为模型,研究穿心莲内酯儿童巴布剂的非临床药动学规律,得到单次和多次透皮给药后幼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从而为临床儿童合理用药及给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1.建立穿心莲内酯体内外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2.制备了穿心莲内酯包合物巴布剂。3.采用平衡透析法对穿心莲内酯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4.进行包合物巴布剂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5.单次及多次给药药动学研究。以穿心莲内酯滴丸为参比制剂,在单次给药中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比较药动学参数的差异,计算生物利用度;在多次给药中考察食物对于口服穿心莲内酯滴丸的影响,计算生物利用度及平均稳态浓度。结果:1.穿心莲内酯体外、体内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准确可靠,测定结果可信。2.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穿心莲内酯包合物的含量为24.40%,包封率为51.87%,巴布剂的载药量为13.86%。3.高、中、低三个浓度的穿心莲内酯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5.6%,37.3%,39.7%。4.体外透皮实验结果:释放回归方程为Q=0.2259t+4.2672(R2=0.9918),稳态渗透速率Js为0.2259μg·cm-2·h-1。5.穿心莲内酯儿童巴布剂结果是:单次给药低剂量组中肺中的药动学参数,巴布剂组,最大浓度为3.138μg·m L-1,半衰期为5.988h,曲线下面积为13.542μg·m L-1·h,滴丸组,最大浓度为2.617μg·m L-1,半衰期为2.593h,曲线下面积为7.737μg·m L-1·h;中剂量组中肺中的药动学参数,巴布剂组,最大浓度为7.874μg·m L-1,半衰期为3.301h,曲线下面积为27.012μg·m L-1·h,滴丸组,最大浓度为3.289μg·m L-1,半衰期为2.274h,曲线下面积为12.068μg·m L-1·h;高剂量组中肺中的药动学参数,巴布剂组,最大浓度为10.944μg·m L-1,曲线下面积为41.619μg·m L-1·h,滴丸组,最大浓度为5.223μg·m L-1,曲线下面积为19.818μg·m L-1·h。多次给药实验,从各组织中的血药浓度结果来看,巴布剂组肺中的浓度比口服滴丸组都要大,通过药物动力学参数看出,小剂量组肺中的达峰时间相等,半衰期有所延长,滞留时间也有所延长;中剂量组各药动学参数差距不大,透皮组曲线下面积和口服滞留时间无明显差距;高剂量组也无明显差距。单次给药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1.39%、113.18%、191.64%;多次给药生物利用度分别为88.25%、107.20%、100.72%,平均稳态浓度分别为0.263μg·m L-1、0.375μg·m L-1、0.649μg·m L-1。结论:1.穿心莲内酯体外、体内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可靠。2.根据实验室前期研制的巴布剂处方,重新制备了包合物巴布剂,并测定了含量,其载药量为13.86%;包合物含量为24.40%,包封率为51.87%。3.穿心莲内酯为中等血浆蛋白结合药物,大部分的药物以游离的形式发挥药效,联合用药时,其他药物对其的影响较小。4.单次给药结果表明,儿童巴布剂透皮给药能达到与滴丸灌胃给药相同的血药浓度。5.多次给药结果表明,食物对于灌胃的滴丸药动学无影响。稳态浓度与灌胃组一致。6.从平均稳态血药浓结果来看,透皮给药能达到和口服一样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创新点:以大鼠的幼鼠为模型,研究穿心莲内酯巴布剂的体内药动学规律,计算出了稳态血药浓度和以滴丸为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儿童合理用药及给药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