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临近空间是指距离地面20km-100km的空域,对于该区域的资源勘探以及战略争夺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平流层飞艇,属于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的一种,是开发和利用临近空间资源的重要工具。但由于临近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对在这一空域内工作的飞行器推进系统提出了较为苛刻的条件。本文根据我国目前航天推进技术发展的空缺,并结合临近空间低温低压的特点,提出了在临近空间内使用离子风电推进的技术构想,并通过数值模拟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空间是指距离地面20km-100km的空域,对于该区域的资源勘探以及战略争夺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平流层飞艇,属于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的一种,是开发和利用临近空间资源的重要工具。但由于临近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对在这一空域内工作的飞行器推进系统提出了较为苛刻的条件。本文根据我国目前航天推进技术发展的空缺,并结合临近空间低温低压的特点,提出了在临近空间内使用离子风电推进的技术构想,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其可行性,通过理论计算和飞行器轨迹模拟对其基本性能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从电场强度、离子电离、低气压假设等方面介绍了电晕放电产生离子风的基本理论。随后再根据临近空间特有的环境特点,使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构建了简易离子风电推进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观察工作电压、电极间距、大气压力、大气风速、发射极尺寸和电极构型对推进器推力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工作电压、电极间距或者适当降低气压、减小发射极半径,均会增大推进器产生的推力;大气风速会抑制离子的扩散阶段,大大压缩离子的活动区域,导致推力下降;通过在发射极电极前方增设偏压电极,能够有效抑制离子向前方扩散,在一定水平上提高推进装置的推力和推功比。接下来,基于电晕放电离子风电推进技术,提出了电动力贴片和框架形推进装置的设计,并根据平流层飞艇在执行任务时低温低压的特点,进行了三维仿真,得到了推进装置的电场分布、电位分布和离子浓度分布,从而计算出装置产生的推力大小和推功比等关键参数,并对比其推进性能。其中扇形框架推进结构推进性能最优,达到了80 m N/k W。继而提出了三种将离子风电推进技术应用于平流层飞艇不同部位的设计,并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其推进性能。结果表明,在能源供给能满足的前提下,中空型离子风飞艇能获得120N的推力,推进性能最佳。最后使用水平风场模型,模拟了采用离子风电推进技术的平流层飞艇在执行长航任务时的飞行轨迹,结果表明,即便采用最简单的控制方法,离子风飞艇在三个月内的飞行轨迹均不会偏移原始位置10km以上,能够满足一定条件的通信需求,表明了离子风电推进技术在临近空间内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星表探测是未来深空探测工程十分重要的一步,本文基于火星星表探测为背景,设计了一款可全向跳跃的球形机器人。本文设计的机器人以跳跃为主要运动方式,在重力较低且环境复杂的火星星表会有出色的表现。在机器人本体的结构设计中,跳跃结构选取单向轴承与齿轮组相互配合,控制储能弹簧压缩与释放,完成电能到弹簧弹性势能的转变,机器人在支撑杆撞击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下实现跳跃;为满足机器人落地之后姿态调整以及控制起跳角度的
作为碳中和的重要能源载体,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绿色氢能”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槽因其优越的性能,有望成为未来绿色制氢市场的主流.当前,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槽的发展受到膜电极发展缓慢的制约.膜电极是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电解槽系统的成本和性能.因此,必须从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方面对膜电极组件进行优化,以促进其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首先讨论了膜电
空间机械臂在高轨卫星及空间站等航天器维修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因此研制高精度空间机械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由于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及不确定性,针对空间维修任务的需求,本文对空间机械臂的结构参数测量、运动学建模与求解和运动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基于一种新的机械臂结构参数精密测量方法,开发了相关测量软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软件的有效性,提高了空间机械臂的定位精
飞行器腔体存在孔缝结构时,会导致对电磁脉冲的屏蔽效果变差,在腔体共振频率处产生共振加强效应,对电子设备影响较大。为了保障人机安全,有必要研究电磁脉冲对腔体的耦合作用机理,为防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工程技术手段。本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编写仿真程序,调试并组建了电磁仿真平台,对电磁脉冲孔缝耦合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在验证孔缝处的共振具有波导特性、腔体内的共振具有谐振腔特性的基础上,从时频联合角度分析了不同条件下
图像拼接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对若干幅有一定重叠区域的图像进行处理,将原本的互相独立的多幅小视角图像,生成一幅大视场全景影像的过程。图像拼接技术获得的全景影像具有视场大、清晰度高、全面直观、冗余信息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深空探测、遥感探测、安全监控、自动驾驶等领域。在深空探测等领域中存在的相机视场角小、难以获得全景影像的情况,由于现有图像拼接方法的几何对齐精度较低,本文针对小视角、多视图像的全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对党在新征程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主线和工作重点,并对加强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新道路、丰富完善新理论,并始终贯穿着管党治党这一核心主线,积累了众多宝贵经验,并将其上升至理论层面,实现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创新,夯实了管党治党
近年来,随着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技术的发展,以液态金属和气体混合物为工质的两相流磁流体发电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早期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概念设计、可行性分析和初步试验上,对两相流场、气泡的运动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工作参数和工质物性对两相流场和发电性能的影响,并设计计算了一种紧凑式核能两相流磁流体发电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数值模拟研究了两相流磁流体发电通道内气液两相流体的运动和分布
电磁离子回旋(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ne,EMIC)波是等离子体波动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一种低频波,其在微观尺度上对能量传输和耗散以及粒子加热加速等等离子体能化现象有着重要影响,与日地空间环境中很多物理现象密切相关。本文基于EMIC波的色散关系以及卫星观测数据,研究了磁层边界区域EMIC波的特性,通过动力学分析探讨了其激发机制,并从观测和理论角度解释了磁层边界区域出现的数
颗粒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形态,易与固体表面发生摩擦起电现象引发安全事故,在航天探测任务中星表探测器、宇航服表面等易与星表沙尘颗粒发生摩擦起电诱发机械故障、材料损伤,同时在机械装备等领域中,颗粒蕴藏丰富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研究颗粒/固体表面的摩擦起电规律、基于颗粒摩擦起电对其特征进行检测,对抑制颗粒/表面摩擦致电以保障航天探测活动、实时跟踪生产和设备运行状态、预测并避免事故发生、监测设备健康状况等具有重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太空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能力正不断提高,利用空间机器人进行在轨维修、组件升级、燃料加注、轨道垃圾清理等自主在轨服务已成为航天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而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的轨迹规划是实现上述在轨服务的关键技术。本文以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的轨迹规划问题为研究背景,重点研究了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接近目标的最优轨迹规划以及捕获目标可能引起的基座姿态扰动问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