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水化学研究是我国大气湿沉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湿沉降的化学组成是评价湿沉降污染水平、研究大气污染物转化、输送及酸化状况等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基础。受人类过度利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京津地区雨水酸化近年来呈加速的恶化的趋势,表现为面积扩大、程度加重、酸雨频率上升。天津地区毗邻渤海湾,平均海拔在2-5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又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油田分布区之一。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和地理位置,有关天津降水化学组成及其特征的分析对整个华北乃至东亚地区大气污染物传输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天津地区降水化学特征及其来源,于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对天津地区三个采样点(蓟县、西青区、大港区),共采集有效降雨和降雪134次,监测项目包括pH值、电导率、阴(SO42-、NO3-、Cl-、F等)、阳离子(Ca2+、Mg2+、 K+、Na+、NH4+等)及S042-硫同位素组成。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来源,采用在线多粒子Hysplit Model模式对引起每次湿沉降气团的运动方式进行模拟,分析了来自各个不同方向、不同运动路径的降水气团对湿沉降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津降水pH值的变化范围为3.6-7.4之间,平均值为6.0,酸雨频率为21.9%。中心城区降水pH值年均值为5.9,低于蓟县6.1和大港区6.2;该区酸雨率为26%,酸雨频率高于大港区的19.5%和蓟县的23.1%。天津地区雨水样本平均电导率为126.5μs·cm-1,其中天津市区雨水平均电导率为165.85μs·cm-1,蓟县为112.5μs·cm-1,大港区为109.4μs·cm-1,Ca2+、NH4+为最主要的阳离子,分别占总离子含量的18%和20%,最主要的阴离子为SO42-、Cl-、NO3-,分别占总离子的26%、13%和11%,Mg2+、K+、Na+.F-的百分含量分别为4%、3%、4%和1%。[SO42-]和[NO3-]比值为2.34,大于1小于3,属于硫酸-硝酸混合型;[Ca2+]+[NH4+]和[SO42-]+[NO3-]比值为1.03,酸化程度较为严重。根据富集因子分析得出,天津地区K+、Ca2+、Mg2+其主要来源为地表,海洋贡献率约为3.6%、1%、23%;Na+主要来源为海洋,土壤贡献率约为23%;Cl的海洋贡献率约为40%,人为贡献率约为58%,土壤贡献率不到2%:SO42-、NO3-两种离子的海洋贡献率和土壤贡献率都不超过3%,97%以上的都是人为来源。硫酸根离子δ34S值的平均为+4.6‰,且其值与SO42-浓度及采样区域之间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天津市区的δ34S值略低于蓟县和大港,平均约为+4.33‰,季节性变化不大,冬春季略高。由气流后向轨迹得出天津酸雨的形成主要受津CA/C气团的影响,受东北、西北气团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