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深化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一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流动性保障,因而对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有了飞速发展,金融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货币化指标(M2/GNP)由1978年的0.32上升到2000年的1.5264,比改革初期提高了5倍;金融相关比率(FIR)从1978年的0.94上升到1999年的2.86,比改革初期提高了3倍;金融机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多元化程度不断增强;金融工具种类不断增多,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由原来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市场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股票市值与GNP的比率,1991年仅为2%,2000年达到了54.5%的水平;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中国的金融深化改革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中国既有的金融改革主要体现为数量的扩张,而非质的进步,具体表现在金融运作效率较低、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工具结构偏畸、金融市场欠发达、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利率结构不尽合理、利率缺乏应有的弹性、金融监管体系缺乏效率等。 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要在21世纪迅速、顺畅地步入现代化强国,就必须立足国情,正视现实,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走一条渐进但坚决的金融自由化道路。在宏观经济稳定、财政纪律良好的前提下,遵循一定的自由化次序,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稳步开放金融市场,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使中国金融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西方经济理论、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相关知识,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紧紧围绕“金融发展”这一主题,在对中国金融深化程度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既往金融发展的数量扩张型特点,提出了未来我国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发展的相应政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