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行动者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国民的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社会处于失范状态,因此国民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不同程度的混乱,这种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大有完全抛弃历史的倾向,这就忽视了我们的思想、心理、行为乃至身体,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惯习、制度,恰恰全部是这个文化系统之下的产物。第二,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大有不假思索的倾向,而忽视了我们对吸收先进事物所应具备的适应性条件的反思,以及对西方腐朽势力乘虚而入所应保持的警惕。具体一点说,中国人尤其从五四运动开始在反封建的同时,几乎完全否定了儒家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生发的社会角色(父子、夫妇、君臣——上下级)及其规范的价值,包括国民所执行规范的润滑剂一人情;这就形成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存在的合理性的质疑,于是便几乎斩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式微,但是千古流传的民族精神——孝道。而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将本来属于经济领域的工商社会的交易理念扩充到了生活世界的各个层面,使人际关系变得算计、冷酷、自私、庸俗,中国社会的历史变成了只要今天不要昨天和明天的历史。我们要解决这种混乱必须找到或发明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既从中国传统中来又能纠正扭曲的历史,同时更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理念,既能衔接西方社会的真正文明,又能避免理性化对生活世界的入侵,从而恢复人类天真烂漫的生活。我从传统文化的根上找到了这个理念,并且认为从这个根处纠正国民的心理和行为可以改善其人格状况,它就是——原孝。所谓原孝,就是先秦从孔子开始经过曾子、子思到孟子所传承的孝道精神;这种孝道与从秦汉开始一直到清末所流传的孝道有着本质的不同。先秦以后的孝道被统治阶级利用,逐渐迷信化、片面化、绝对化、至高化、单向化、物质化、向外化;统治集团用其作为塑造行动者心理和行为的起点的特殊地位,使用专制政权的力量,通过理论曲解的方式占据了主导话语权,成为为封建统治阶级小集团利益服务的工具。这就形成了长久以来中国人在“差序格局”主导下的等级性、奴隶性、虚伪性、私己性、极端性等诸多的扭曲人格以及爱面子、攀关系、走后门等一系列偏差行为,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的社会结构中。因此,提倡原孝本身就是对几千年来封建主义的批判;同时,贯穿在原孝当中的人情这根红线本身就是对工商理性侵入生活世界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我认为形成社会行动者健康人格又是家庭运行的根本目的。于是我的思路是,在健康的家庭互动中完善社会个体人格,由内向外,利用差序格局本身的推演性,一层层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宏观世界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