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矶沙蚕科和欧努菲虫科的分类学和地理分布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MyFairy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矶沙蚕科和欧努菲虫科是多毛类的两个常见类群,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多样,在分类学研究中受到重点关注。我国对矶沙蚕科和欧努菲虫科的研究较少,迄今尚未开展较为全面的分类学研究,对其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尚不明了。基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的馆藏标本以及近年来通过“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和“海南岛及西沙群岛海岸带生物资源考察”新采集的标本,我们对矶沙蚕科和欧努菲虫科做了较系统的分类学研究,记述矶沙蚕科6属32种,包括3个已发表新种和8个新记录种;欧努菲虫科8属21种,包括9个新记录种。本研究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所涉阶元的研究概况做了总结,对各属种的分类学性状做了描述,对各物种的特征性结构做了拍照和绘图,对各类群的地理分布和栖息环境做了归纳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讨论了相似属种间的形态差异以及在分类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制订了各分类阶元的检索表,纠正了过去的错误鉴定和记录,清理一些相关种属的同物异名。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记录的潮间带优势种智利巢沙蚕Diopatrachiliensis Quatrefages,1865实际上是日本巢沙蚕D. sugokai Izuka,1907;过去被鉴定为蜈蚣欧努菲虫Onuphis geophiliformis (Moore,1903)的黄海优势种,其标本大多属于四齿欧努菲虫O. tetradentata Imajima,1986。地理分布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矶沙蚕科在我国黄渤海分布2属3种,东海5属17种,南海6属30种,其中15种生活在香港、海南、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地的珊瑚礁浅水区。14种在我国仅分布于南海,属于明显的热带暖水种。部分种扩散至亚热带,少数广温性种甚至扩散至北温带。欧努菲虫科在渤海共3属4种,黄海2属8种,东海5属11种,南海6属13种。其分布类型较复杂,不少种的分布仅局限于南海,在区系组成中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另外某些种在我国仅分布在黄渤海,属于北温带冷水种。本研究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补充了新的内容,为今后动物志的编写以及系统发育、底栖生态、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环境评估等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总结了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大茶树移栽建园的栽培管理措施,为北方茶叶产区快速成园、快速见效提供了参考。
纳米效应赋予了纳米纤维比表面积高、尺径小等优异的性能,使其在过滤膜、组织功能支架等高性能材料中有潜在用途。取向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性能,使其在作为锂离子电池
地方性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必须体现"地域性",突出"地理味",应符合地域性、地理性、实践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原则。基地按属性可分为自然景区、文化遗产等类型。基地建设包括
目的:探讨RSK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与化疗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RSK2干扰组(PGCsi3.0-RSK2 siRNA转染细胞),5-FU处理组(10μg/mL 5-FU处理细胞24 h),5-FU
目的:探讨各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以及这三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AIP、FIB、D-二聚体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1628是项目组前期从浙江省天目山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生防功能的放线菌。对该菌株代谢产物活性成分分离鉴定表明,活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择骨巨细胞瘤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的瘤组织标
通过聚合氯化铁(PFC)对实验室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的混凝实验,考察了碱化度(B)、浊度以及腐殖酸浓度对PFC除藻性能的影响,确定PFC除藻的最佳碱化度,同时探讨了PFC的混凝除藻机理。
目的为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策略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选取一类创新药物恩必普为实证研究对象,从专利创造、管理和实施3个方面,就该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