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使用中药治疗各种疾病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但随着西药的引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成分的复杂多样性导致其药效成分不明确,阻碍了中药的国际化进程。中药真正走向国际,需要建立在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基础之上。而建立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的过程中,离不开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揭示中药中起药效作用的具体成分。中药肉苁蓉作为经典的补益类中药,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近些年研究发现肉苁蓉具有植物雌激素作用,可以调节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平衡。本课题侧重研究肉苁蓉的拟雌激素作用,首先通过整体动物实验与体外细胞实验相结合,筛选出肉苁蓉发挥拟雌激素作用的的提取部位以及有效给药剂量。继而采用液相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和鉴定肉苁蓉拟雌激素的活性部位在大鼠服药后的血、尿、粪不同代谢部位中的成分、以及不同生理状态下入血成分,从而对肉苁蓉这方面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揭示。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第一部分采用整体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相结合即小鼠子宫增重法和MTT法,对肉苁蓉起到拟雌激素作用不同的提取部位及剂量进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95%乙醇提取部位、剂量为30g·kg-1·d-1,灌胃给药后能使性未成熟小鼠的子宫系数显著增加(P<0.01),且其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显著(P<0.01)。因此肉苁蓉95%乙醇提取部位、30g.kg-1·d-1给药量(按生药计)为肉苁蓉拟雌激素作用的活性部位。第二部分应用液质联用(HPLC-DAD-ES1/MS)联用技术,对正常雌性大鼠含药血清进行分析。在肉苁蓉拟雌激素活性部位给药后的正常大鼠血清中共标识了 13个主要色谱峰,结合质谱和部分标准品信息,鉴定出13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6个为药材中原型,分别为:京尼平苷酸、红景天苷、肉苁蓉苷 A、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D;7个代谢成分,依次为:3,4-二羟基苯乙醇苷、甲基化毛蕊花糖苷、乙酰化肉苁蓉苷G、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酰基管花苷B、肉苁蓉苷B葡萄糖醛酸代谢物及甲基化3,4-二羟基苯乙醇。第三部分通过对比不同生理状态下,大鼠灌胃肉苁蓉拟雌激素活性部位药液后的血清质谱总离子流图,发现其血中成分有差异。由质谱解析得到,三组含药血清(正常组、雌激素缺乏组、雌激素升高组)含有4个共有峰,分别为肉苁蓉苷A、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B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雌激素缺乏组中,大鼠含药血清的特有峰成分推测为:甲基-O-红景天苷、羟基化松果菊苷、管花苷A、甲基化8-表马钱子酸。第四部分应用液质联用(HPLC-DAD-ESI/MS)技术,在肉苁蓉拟雌激素活性部位灌胃给药后的大鼠尿液中,共标识山15个色谱峰,结合质谱信息以及部分标准品信息,鉴定出1 5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7个原型成分,依次分别为:京尼平苷酸、8-表马钱子酸、红景天苷、丁香苷A3’-α-L-吡喃鼠李糖苷、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8个代谢成分,依次分别为:咖啡酸葡萄糖苷酸结合物、香草酸葡萄糖苷酸结合物、香草醇葡萄糖苷酸结合物、香草醇硫酸结合物、红景天苷甘氨酸结合物、羟基酪醇葡萄糖苷酸结合物、京尼平苷酸水解物、乙酰化咖啡酸。第五部分应用质谱联用(HPLC-DAD-ESI/MS)技术,在肉苁蓉拟雌激素活性部位灌胃给药后的大鼠粪便中,共标识出14个主要色谱峰,结合质谱信息和部分标准品信息,鉴定出14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5个原型成分,分别为:去咖啡酰基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D、肉苁蓉苷G;9个代谢成分,分别为:乙酰化肉苁蓉苷F、咖啡酸、红景大苷硫酸化产物、黄大花洋地黄苷、甲基化丁香苷A3,-α-L-吡喃鼠李糖苷、甲基化咖啡酸硫酸结合物、3,4-二羟基苯乙醇、肉苁蓉苷B硫酸结合物、甲基化3,4-二羟基苯乙醇苷。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确定了肉苁蓉拟雌激素作用的活性部位,运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大鼠灌胃服药后在血清、尿液、粪便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对阐明肉苁蓉拟雌激素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肉苁蓉作为植物雌激素活性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