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宏观经济政策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扩大“新基建”投资等,都显示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为了适应新常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有必要改变过去以出口和投资为主的增长模式,引导合理的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我国的宏观政策今后将着重于刺激消费,通过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消费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领域再次受到政策的重点关注,支持消费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消费存在明显不足的趋向,虽然近年来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是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仍然不足,消费所占比重仍然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因此,如何激发居民消费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有关交通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相关文献,接着描述了当前铁路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和居民消费现状,并从交通运输和经济增长两个视角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然后对这种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数据采用的是2000—2017年全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因此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别研究2008年前后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不同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所得结论为:第一,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居民消费,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而变化。2008之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大于2008年之前。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让其对居民消费所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增大。第二,不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当地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始终大于中西部地区;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第三,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铁路交通基础设施,且公路运输业就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铁路运输业就业。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第一,积极完善交通运输服务;第二,有所侧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第三,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监管。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存在较大的影响,为此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时,要关注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这样对稳增长、保就业的宏观指标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