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个别指导方式,对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尽管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本科生导师制由一个“舶来品”已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同时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良性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中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阻碍其健康发展的原因缘何而生?如何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良性运转?带着对以上问题的追问与反思,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相关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界定了“导师”、“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等三个概念,接着阐述了“自由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这两个理论,并分析了其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通过梳理导师制的历史沿革,探讨国外研究性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成功案例,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在北京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的实践,总结其取得成功的原因。第四部分以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了解他们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看法,并对本科生导师制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以检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如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华中师范大学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规章制度,在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建立、导师的聘任以及导师的工作考核等方面取得较好的进展。第五部分在上文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华中师范大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六部分从导师的职责权限、配备、指导方式、指导频率以及导师制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导师职责权限不明;导师配备比例不合理;导师指导方式不科学;导师指导频率过低;评价机制不健全;激励措施不完善等六个方面。据此,本研究认为,要通过明晰导师职责权限,优化导师配备比例,丰富导师指导方式,提高导师指导频率、健全评价机制和完善激励措施等方面加强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