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斑萎病毒移动蛋白NSm的胞间移动与诱导过敏反应的偶联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chwood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的非结构蛋白NSm具有典型的移动蛋白(MovementProtein,MPs)特征,包括在早期系统侵染阶段快速表达、定位于胞间连丝、形成小管结构,胞间连丝的修饰、具有RNA结合活性并能与N蛋白和寄主的运输蛋白互作等。NSm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移动蛋白来促进病毒在细胞间发生移动。近来,研究发现TSWVNSm能够作为无毒基因激发番茄Sw-5b介导的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HR)。然而,NSm的胞间移动功能与诱导HR反应功能之间是否偶联却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利用农杆菌浸润法分别将番茄抗病基因Sw-5b、TSWVNSm野生型及突变体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通过瞬时表达浸润本氏烟叶片,探究NSm的胞间移动功能与介导Sw-5b产生HR反应两功能之间是否偶联。之前研究发现TSWV NSm的A54-56、A122-125,A154和A269-274的突变体不再形成小管结构,本研究利用这些位点进行了相应的突变,结果表明其不再定位到胞间连丝(PD)上且不再具有胞间移动的功能,而这些丧失移动功能的突变体仍然可以在Sw-51b的介导下产生HR反应。NSm抗性突破株系的单突变体C118Y或T120N不再诱导HR反应却仍然具有移动功能,而将单突变体分别引入失去移动功能的NSmA54-56突变体中则导致其不再诱发HR反应。综上所述,TSWVNSm蛋白的胞间移动的功能与诱导HR反应的功能两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病原物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中(ETI)在许多不同病毒上观察到类似的激发子功能分离的现象提出了模型解释。
其他文献
本文以江苏省杂草稻(Oryz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在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萌发特性的差异;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系统分析了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在生长过程、植株农艺学性状和种子形态特征的差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粳稻产量和稻米率的影响;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除草剂对杂草稻的防除效果和可行性。结果如下:试验比较研究了在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江苏省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广泛分布于各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具入侵性的烟粉虱Middle East-Asia Minor1(MEAM1)隐种(该隐种近年来通称为B型烟粉虱)开始在多
随着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拟南芥,烟草,番茄等双子叶植物与昆虫互作的关系已经广受研究,但是作为单子叶作物的水稻在抗虫功能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我们的先期研究已明确,二化螟
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危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和牧草等禾谷类作物的一类重要病原线虫,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目前在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