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文化孩子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鲁斯·希尔·尤西姆最先提出的,描述了一批国际流动人群,主要包括传教士,外交官以及驻外军人的孩子。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从事各种跨国工作的人群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孩子跟随他们的父母移居国外。现在,第三文化孩子的外延变得很宽泛。他们的数量增加了,影响力也在不断攀升,已经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特色鲜明的群体。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父母为寻求更优质的教育会让孩子上国际学校或是在初高中阶段送孩子出国留学,他们也都属于第三文化孩子。第三文化孩子因为在许多国家居住过,接触多种文化,所以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事务,适应全球化的生活。但同时他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内心的文化冲突,自我认知的挑战,缺乏归属感等等。研究第三文化孩子的世界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迎接全球文化大融合还可以帮助第三文化孩子们扬长避短,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因此,对于第三文化孩子英语文本的翻译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毕业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约15000字的英语文本的翻译实践。翻译原文本节选自美国社会学家大卫·波洛克和鲁斯·范·雷肯合著的《第三文化孩子: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成长(修订版)》一书。本次翻译实践不仅可以帮助中国的读者了解第三文化孩子的世界,而且也为平行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论文的第二部分是翻译报告,主要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叙述翻译项目的背景、理论依据和意义。第二章介绍原文作者、内容及语言风格。第三章是本篇翻译报告的重点,讨论翻译难点并且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翻译过程中,译者遵循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以意译为主,采用了增译、省译、词性转换、分译等翻译方法。第四章是结论,总结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教训并提出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对第三文化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翻译经验。翻译文本也可以帮助中国读者更多地了解第三文化孩子这个群体使中国的孩子们能够借鉴第三文化孩子的成长经历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