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在我国部分省市的大中小学开展,随着社会不断对良好心理素质人才的渴求,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总的来说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匮乏,特别是实效性、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较为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与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都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时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难以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与此同时,国外的学校社会工作却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积极成长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针对我国的教育实际,借鉴欧美学校社会工作的合理理论和方法,张大均教授及其领导的课题组将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提出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即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更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更全面、更有效的针对学生的个别化问题和个别化发展提供帮助,以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在维护和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时的局限和不足。同时,申报《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体系研究》项目,获2007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本研究作为其基础性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研究遵循“模型构建—模型验证—现状调查”这一研究思路,首先在理论分忻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构建初步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体系理论模型;然后通过专家效度的修订和完善、结构效度检验以及鉴别效度检验,确立最终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体系模型:最后依据所构建的目标体系模型,编制大中学校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现状调查问卷,考察了当前大中学校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的现状及特点。综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所构建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体系包括学生目标、学校目标、家庭目标和社区目标四个维度:学生目标包括指导适应、促进发展两个子目标,学校目标包括纳入学校体系、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校园文化三个子目标,家庭目标包括更正教育观念、优化家庭氛围两个子目标,社区目标包括构建和谐社区、提供社区活动两个子目标。2.本研究所编制的《大中学校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现状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鉴别效度。3.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大中学校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状况不够系统和完善,存在重学生目标、学校目标,轻家庭目标、社区目标的现象。4.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在大、中学校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大学的总目标、学生目标、学校目标及社区目标均优于中学,而家庭目标方面大学、中学都比较差。5.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在重点、一般学校间差异显著,总目标、及除家庭目标外的维度目标均为一般学校好于重点学校。6.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在学校来源上差异显著,总目标及各维度目标上均表现为中小城市>镇,学生目标上大城市>城镇。7.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年限上差异显著,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年限越长,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状况越好。具体而言,在总目标及学生目标上,表现为3年以下、3—5年<5-10年、10年以上;学校目标上表现为3年以下<5-10年:家庭目标上,3年以下、3—5年<10年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