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西藏拉萨河典型的协沟和茶巴朗2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价,并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中的评价指标为参考基础,在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下,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对研究区茶巴朗和协沟小流域的实地调查,同时还与拉萨市水土保持局相关专业人员的仔细讨论后,确定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15项指标。评价指标的主要获取方法为:历史资料和存档资料查阅、研究区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统计年鉴数据、气象数据、遥感影像图、土壤侵蚀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小流域综合治理验收报告等资料获取;现状信息主要通过野外观测、实地调查、采样分析以及对当地居民的走访座谈。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中的参考,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为治理前后其信息差异的量化表达,可以通过对各个指标在治理前后的变化率或变化量来表示。本文在获取到15个指标的数据后,采用了取绝对值法、线性比例法和归一化法三种标准化处理方法进行了无量纲化(0~1之间)以得到各个指标的标准化值,然后根据判断矩阵得到的权重,对应加权到每个指标的标准值,从而得到指标各自最后的得分值。 本文在对研究区2个小流域熟悉的了解与认识基础上,结合对前面章节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1)构建了拉萨河典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选择拉萨河一级支流茶巴朗小流域、协沟小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中评价指标,在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下,结合小流域的野外实地调查观测、采样分析以及与当地技术部门专家的走访座谈,建立了由1个目标层因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3个准则层因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15个指标层因子(土壤侵蚀模数、植被存活率、土壤持水能力、土壤容重、土壤肥力、植被覆盖率、有效土层厚度、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纯收入、产投比、土地退化指数、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率、恩格尔系数、劳动力利用率等)组成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评价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小流域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其综合效益的差异,在指标数据获取上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构建了拉萨河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本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及专家打分法构建判断矩阵,计算了准则层因子权重,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类准则层因子权重分别为0.371、0.188、0.081,C·R等于0.056,明显小于0.1,权重计算结果可靠。 (3)获得了拉萨河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开展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分析。本研究根据得到的准则层因子计算值及相应权重,计算获得茶巴朗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得分值为0.520,其中生态效益得分值为0.513、经济效益得分值为0.381、社会效益得分值为0.581;协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得分值为0.534,其中生态效益得分值为0.549,经济效益得分值为0.506,社会效益得分值为0.458。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可见,茶巴朗小流域、协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在小流域内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盖率得到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效益体现一致;鉴于这2个小流域所处的区位条件、农牧业生产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稍有差异,但总体上不影响这2个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在同一水平上的体现,这一评价结果与2个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际情况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