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马骨胡是广西壮族特有的胡琴类骨质拉弦乐器,因琴筒的主要原料为马骨而得名,骨质琴筒是马骨胡形制的典型特征和民族特色所在。马骨胡在生产、使用和发展过程中与人、地方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交织,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马骨胡文化。论文基于已有马骨胡相关研究成果,使用文献调查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技术史与技术文化的视角系统研究马骨胡文化。不仅丰富了广西传统工艺的理论体系,对保护与传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少数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骨胡是广西壮族特有的胡琴类骨质拉弦乐器,因琴筒的主要原料为马骨而得名,骨质琴筒是马骨胡形制的典型特征和民族特色所在。马骨胡在生产、使用和发展过程中与人、地方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交织,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马骨胡文化。论文基于已有马骨胡相关研究成果,使用文献调查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技术史与技术文化的视角系统研究马骨胡文化。不仅丰富了广西传统工艺的理论体系,对保护与传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的马骨胡相关研究成果中存在仍待进一步廓清的问题,如:马骨胡的历史发展脉络不清、马骨胡制作工艺研究与记载甚微、马骨胡文化的研究视角过于单一等。为解决上述问题,论文运用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对马骨胡的历史发展路径作了辨析,为“骨胡形成于清乾隆年间”这一论断提供了有力论据。在田野调查所获资料的基础上,将制作马骨胡需要的三类主要原料、四类制作工具和七步主要制作流程以文字及图片的方式记录、分析,补充了学界关于马骨胡制作工艺的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技术史与技术文化的学科角度界定了马骨胡文化的具体内涵,诠释了马骨胡文化的器物性、制度性、互动性、与默会性等四个特征,阐述了马骨胡民族艺术、文化资源整合、社会教化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针对马骨胡发展存在政府支持不足、传承人才匮乏、社会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投入、扩大培养传承群体、拓宽艺术传播路径、增强共建共享意识及健全保护机制等对策。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领域为其提供支撑。档案资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障,是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文明、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撑,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档案资源支撑方式是发挥档案资源支撑作用的应有之义,应尽快从乡村振兴战略不同层面的需求探究档案资源支撑方式。首先,依据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档案资源“纳入式”支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其具体实施给村级档案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村级档案工作作为乡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特殊意义。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村级档案工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为村级档案工作提供的发展机遇,分析村级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村级档案工作的发展策略。首先,
“治国必治边”,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组成部分,广西边境城市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发展广西边境城市旅游能够起到带动广西第三产业快速蓬勃发展的作用,进而促进广西经济复苏。基于投入-产出效率视角,从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人力资源、交通设施、产出规模、产出质量、综合产出效应七大要素构建广西边境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后的熵权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实证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了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取得新成就。为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档案局明确提出档案工作要应势而动、乘势而为,加快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充分了解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各单位部门当主动将推动档案工作单套制转型纳入自己的探索范围,从理论上丰富档
<正>省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印送〈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函》(辽人办函[2019]54号)收悉,省政府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档案移动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借助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微信公众平台发展成为广受各类档案机构欢迎的档案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浙江省档案馆作为最早一批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省级档案机构,在开展各项档案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制约了用户使用该平台服务的体验。因此本文对浙江省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研究,可为我国各类档案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文章首
铜山岭遗址位于湖南江永县铜山岭农场内,遗存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时将该遗址认定为战国至汉代时期冶炼遗址。铜山岭遗址作为湖南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炼铅遗址,是研究我国战国至汉代湖南地区炼铅技术水平以及青铜器铅料来源的重要实物证据。2020年12月,本研究对铜山岭遗址进行了田野调查并采集冶金遗物。本研究使用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8100对该遗址采集的15和炉渣样品的基
为助力贵州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基于贵州省9个市(州)区域经济的真实数据,选取能够反映其经济综合实力的11项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贵州省各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并按照因子综合得分对9个市(州)进行排名。从数据分析结果可知,贵州省9个市(州)的经济综合实力较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贵州省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古琴艺术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丝弦制作工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古琴丝弦制作工艺在历史上曾经断而复续,因此研究古琴丝弦制作工艺对传承、保护和发展古琴艺术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比较历史上丝弦制作工艺文献梳理出古代造弦法有选材、合弦、煮弦、晒弦和缠弦等步骤。根据田野调查现代丝弦制作工艺资料,梳理分析比较潘国辉制作今虞丝弦和汪铎监制的吴声丝弦等的工艺差异和各自工艺与历史文献的差异,揭示古琴丝弦制作工艺与
依据“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统计数据。通过对“铅黄”一词在各个时期文献中出现的数量、词义情况进行分析。其应用情况以小结的方式可以归纳出四个历史阶段,分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起源阶段;隋唐五代时期的极速发展阶段;宋元时期的持续繁荣阶段;明清时期的继承延续阶段。词义的形成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产物。通过本文研究发现,“铅黄”一词最初含义是作为“某种画符颜料”的代称,而在后来历史中陆续延伸出至少1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