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社交焦虑的个体在公开表演场合或社交场合下担心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担心在别人面前表现不当,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且自我评估为负性,常伴有回避行为。国内有关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而医学作为一项以患者为服务对象的职业,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沟通能力。目前国内对社交焦虑个体的心理干预研究有相关报道但相对较少,而且尚缺乏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本研究运用内观认知疗法首次对社交焦虑的医学生进行干预,评价该疗法干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2011年3-5月对天津医科大学部分在读大学生使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进行筛查(总分高于13分或焦虑分量表分高于7分或回避量表高于12分),其中68名医学生符合条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均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到两组,对照组34例,内观认知治疗组34例,内观认知治疗组接受连续7天的内观认知治疗(NCT),对照组参加学校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在入组时和治疗后各进行一次评估,评估工具包括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非理性信念量表(IBS),惧怕否认评价量表(FNE),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焦点注意量表(FAQ),自我监控量表(SMS),自尊量表(SES)。结果:最终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进入结果分析。干预前两组人员般情况以及各评估指标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①NCT组干预后SAD总分和各因子的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t=-6.003,P=0.000;t=-5.318,P=0.000;t=-5.573,P=0.000),干预后NCT组SAD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363,P=0.000;t=-4.673,P=0.000;t=-6.115,P=0.000)。②NCT组干预后FNE评分较干预前下降(t=-3.406,P=0.002);干预后NCT组FN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900,P=0.005)。③对照组观察前后TS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4,P=0.035);NCT组干预后TS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t=3.388,P=0.002);干预后NCT组TSBI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④干预后NCT组自我焦点注意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t=-2.314,P=0.027);干预后NCT组自我焦点注意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765,P=0.008)。⑤NCT组干预后SE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3.228,P=0.003);干预后NCT组SE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414,P=0.019)。⑥NCT组干预后非理性信念总分、概括化评论、低挫折忍耐、绝对化要求以及糟糕至极因子得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t=-3.796,P=0.001;t=-3.952,P=0.000;t=-4.232,P=0.000,t=-3.593,P=0.001,t=-2.253,P=0.031);NCT组干预后非理性信念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2.200,P=0.031;t=-2.266,P=0.027;t=-2.362,P=0.021,t=-2.015,P=0.048,t=-2.165,P=0.034)。结论:①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医学生的社交焦虑状态;②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社交焦虑医学生的惧怕否认评价,使他们更客观的对待他人的负性评价;③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提高社交焦虑医学生的自尊水平;④内观认知疗法能够降低社交焦虑医学生对自我焦点注意的程度,但对其他注意焦点无明显改善;⑤内观认知疗法可显著改善社交焦虑医学生的非理性信念,使其更合理;⑥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改善与惧怕否认评价、自尊水平、自我焦点注意、非理性信念等心理特征的改善有密切关系;⑦本研究证明,内观认知疗法作为一种时间短、操作方便的心理干预方法,对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医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融入社会,同时也为在社交恐怖症的临床干预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