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是使所有公民更加平等的一种价值信念、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发展途径,是指学生不因性别、家族背景、阶层、民族、宗教信仰等天赋差异而获得公平的进入“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流大学”的机会。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主要体现在指标分配公平、资源配置公平和招生选拔公平三个维度,具有相对性、丰富性、差异性和补偿性的特点。从社会分层与流动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和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角度出发,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是打破阶层固化的现实要求,在促进雇主理性选择和帮助弱势族群考生公平地向上流动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促进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不仅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风向标,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器。 全球性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而产生。高等教育普及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实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会,“上大学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在另一方面,大量大学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导致就业门槛不断升高,大学文凭的信号功能不断减弱,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名牌大学、世界顶尖大学文凭,由此导致名校入学竞争加剧。美国通过政策调整、入学方式改革、弱势补偿等措施促进顶尖大学入学公平,英国通过优质高等教育规模、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法制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入古典大学的机会,法国通过优化招生录取政策、加强立法保障、增加弱势流动等方法增加大学校的入学机会公平。发达国家的各种努力,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水平。 我国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取得长足进展,重点大学招生指标分配的公平程度不断增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断提升,一流高校招生选拔的公平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仍然面临着教育供给机制障碍、资源配置机制障碍、招生录取机制障碍。破解优质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机制性障碍,需要实现三大机制创新:一是创新高等教育供给机制,通过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加速地方高校转型的步伐和加大对外开放合作的力度来提高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创新教育资源配置机制,通过调整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建立教育长效扶贫机制和优化高等院校布局结构使优质高等教育分布更加均衡;三是创新高校招生录取机制,通过建立按比分配、适度倾斜、分类入学、多元录取、全民监督、阳光招生的入学机制,促进优质大学招生公平。